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梨园文摘:晋剧爱爱腔美学价值的新认识

更新时间:2025-04-17 17:22  浏览量:2

​ 对“爱爱腔”美学价值的新认识

杨丽丽

“爱爱腔”其实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所创立的声腔流派,说得更准确一点,是一种梆子声腔流派。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晋剧形成了“丁、牛、郭、冀”四大流派;七八十年代,“爱爱腔”成熟了,它成为晋剧青衣唱腔中一个崭新流派。其实,我们这些弟子都以学习“爱爱腔”为主攻目标;当然,老师的表演技法同样卓越非凡。不过,本文重点是谈“爱爱腔”的美学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阅历的丰富,我对“爱爱腔”的艺术美学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或称“感悟”“心得”,因而特借此文与大家共勉。

我的恩师王爱爱,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我是王爱爱老师正式收录的弟子。

我认为“爱爱腔”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至今,一直是晋剧梆子声腔中,青衣行当中,流传时间最长、流行程度最高,地域辐射面最广,群众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声腔艺术。

记得山西省著名戏剧理论家郭士星先生对具备“流派”的条件做出这样概述:

第一,是否有较多的代表剧目(当然,只有一个两个代表剧目是难以形成流派),以及经典的代表性唱段;

第二,是否有较多的弟子或者爱好者来模仿学习,传承弘扬;

第三,是否有非常广泛的观众群体。

在此,我用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一下“爱爱腔”。

一、王爱爱老师的代表剧目和代表性经典唱段众多。首先,代表剧目有众所周知的《打金枝》,其中“劝宫”为经典唱段:《算粮》为代表剧目,其中“二月二龙抬头”,“王宝钏离寒窑自思自想”,“倒叫我王宝钏好不耐烦”,“儿纵然穷死也不沾父的光”等为经典唱段(其实该剧中的每一个唱段经王爱爱老师演唱后皆成了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见皇姑》为代表剧目,其中“秦香莲放大胆走出堂前”,“手拉儿女泪涟涟”为经典唱段;《教子》为代表剧目,其中“待三娘教训这无义的儿男”、“王春娥两泪落”为经典唱段;《含嫣》为代表剧目,其中“谁见俺养蚕的人儿换新装”为经典唱段,还有《金水桥》、《走山》、《白蛇传》等等,不再一一列举。此外,王爱爱老师还主演了革命样板戏《龙江颂),以及轰动一时的现代戏《三上桃峰》,同样留下了许多经典唱段。其次,王爱爱老师还演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和戏歌,为“爱爱腔”艺术创新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其更加绚丽多姿、熠熠生辉。如,电影《汾水长流》主题歌《汾河流水哗啦啦》,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戏歌《千秋梨园情》、《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等。这些用另一种音乐风格和演唱方法呈现的歌曲,是“爱爱腔”从形成走向成熟乃至通向高峰的路程上结出的硕果。

二、王爱爱老师的戏迷“粉丝”,学习模仿者不计其数,正式收录的弟子有30多人。其中,佼佼者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史佳花、苗洁,全国戏剧文化奖、山西省戏剧二度杏花奖获得者刘建平等等。她们既是我的师姐,更是我艺术道路上的楷模;她们既较好地继承了老师的“爱爱腔”基因,还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悟对其进行了拓展——这也正是王老师期望的。

三、深深喜爱“爱爱腔”的观众群体,遍布省内外、国内外,常常是听者如痴,观者如醉,可谓“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爱爱腔”具备以下艺术特征:

1.合板入眼,游刃有余。在“过板”或称“闪板”后的“眼上”起唱行腔,之后又在缓缓中落板收腔,是梆子声腔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缓缓”二字大有学问,是戏曲声腔艺术的一个高难度动作,里面存在着“矛盾与统一”,更存在着一种“韵味的美”。虽然这是每一个戏曲演员的“规定动作”,但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游刃有余”。

2.云卷云舒,张弛有度。“爱爱腔”的声腔艺术包含了“快、慢、散、垛”,但听觉上给人总的感觉是舒展、回旋。《含嫣》中“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儿黄”一段和《红军不怕远征难》,我认为是“爱爱腔”最具代表性的唱段和歌曲。

3.字字珠玑,夹着方言。“爱爱腔”咬字清晰,字字珠玑,这可谓是大家对“爱爱腔”的共识。我认为,老师无论是在道白中还是在唱腔咬字中,略带有山西晋中一带的方音。方音的运用体现了“爱爱腔”鲜明的地域特色,也说明“爱爱腔”吸收了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是一棵扎根于民间土壤的奇葩。

4.入情入境,塑造形象。常言说,唱戏唱戏,可见戏曲是以唱为主的,但“唱”中必须有“戏”,这个“戏”就是指情感,指演员对角色形象的塑造。一个演员不论唱得有多好听,观众就是无动于衷,那么也只能说明这段唱是苍白的,是缺乏艺术性的,演唱自然也是不成功的。人们对“爱爱腔”是爱听,想听,仔细听,反复听,这即证明“爱爱腔”有感情,有人物,能与听众产生共鸣。

随着我对“爱爱腔”艺术探索研究的深入,我认识到,除了因为王爱爱老师自身有独到的艺术智慧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艺术创作的大环境,适合的好剧本、好唱词、好音乐、好乐队伴奏等,都对“爱爱腔”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较王爱爱老师代表剧目中的经典唱段,以及舞台上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有的是好剧本在起作用,如《教子》、《明公断》、《打金枝》、《算粮》;有的是好唱词在起作用,如“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儿黄”、“天做琴台地做弦”、“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有的是好音乐在起作用,如现代戏《三上桃峰》中的音乐。可见,好的剧本,好的唱词,好的音乐,为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爱腔”的美学价值到底是什么?这真是难以用文字描述清楚。有句话叫“英雄所见略同”。美就是美,人人都认为花是美的,人人都认为“爱爱腔”是美的——它是晋剧百花园中最美的花,是艺术之花。美的事物不一定是艺术,而艺术的东西却一定是美的。

对于如何把“爱爱腔”艺术传承好并发扬光大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必须首先对“爱爱腔”有深入的认识和足够的了解,必须掌握这—声腔艺术的技法并了解蕴含其中的美学价值。这也就是说,戏曲艺术的传承必须遵循戏曲艺术的传承方式,必须知道“从哪儿来”才能更好地懂得“到哪儿去”。

艺术传承更应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我决心肩负起责任,扛起“爱爱腔”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大旗,不忘初心,做一名忠实的坚守者。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