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机械狗无人机“大闹”婺剧舞台,是戏曲的危机还是新生?

更新时间:2025-04-17 17:26  浏览量:2

这两天,几段戏曲演出片段在网上火了。只见传统戏《虹桥赠珠》里,哪吒和二郎神带上一只“机械狗”作哮天犬。穿着戏服倒立空翻,着实抢戏。网友笑言“攻克了戏曲舞台没人演狗的难题。”也有人打趣台上演员的状态:“这三太子和杨戬憋笑憋坏了吧”。

很快有媒体调查到,这是浙江金华一家民间剧团“中月婺剧团”的创想。负责人直言是受到春晚扭秧歌机器人节目创意的启发,希望借由这样的表演让剧团和剧种更加出圈。

这其实不是婺剧第一次用高新科技在舞台“整活儿”。也是近期,浙江婺剧团在演出《三打白骨精》过程中,干脆让无人机演变成蜜蜂的孙悟空,同样也是“笑果”十足。

“出圈”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舆论反馈还是褒贬不一。

支持的一方说:

“如果不是赛博哮天犬,从来没听说过婺剧这个小众剧种”;

“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人机协作’,戏曲有何不可!”

而反对的网友则表示:

“越是在变革时代,越是改守好自己的看家本事,不该舍本逐末,哗众取宠”;

“哪怕出圈也只是图个新鲜,反而让舞台上真实挥洒汗水的专业演员成了背景板”。

也有老演员担忧,机器取代人类完成翻跟斗等高难度动作,可能导致“技艺空心化”,使非遗沦为技术表演的附庸。

确实,今天演出的是传统戏里没有的“哮天犬”,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代替二郎神了呢?

两方声音都有道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是好事,但,赋能不是取代,也不是博出位。所以如何在戏曲舞台上真正把新兴技术用好,使之真正为艺术服务,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抢戏、做噱头干扰演出甚至动摇戏曲传承之本,是剧团掌门人应当审慎思考、艺术传承人所应谨慎对待的。

要知道,戏曲的魅力恰在于“活态传承”,强调以人为本,手眼身法步的一招一式,不只是为卖弄绝活,更是借由技艺将戏文唱腔里的思想内涵与细腻情感精准传递。拿这次尝试机械狗的婺剧来说,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剧种,以文武兼备、文戏武做著称,视听体验独特而有韵味。

各大剧种都有演出的“白蛇戏”“西游戏”等等,婺剧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比如《白蛇传·断桥》,就被周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因其“唱煞白蛇,做煞青蛇,跌煞许仙”。其中,尤以白蛇青蛇的蛇步蛇行著称。饰演白蛇和小青的演员步子细碎轻盈敏捷,犹如蛇行水面,飘飘欲仙,着实是美的享受。

而其他剧种的绝活,婺剧也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呈现手段与艺术效果。

比如大家都知道川剧有变脸的绝活,鲜少有人知道婺剧也有“变脸”。在传统戏《火烧子都》一折中,子都在凯旋宴上酒后产生幻觉,为表现被颍叔考的冤魂吓得大惊失色,演员会在一瞬间用猛火和油彩变幻多种色彩,最后以口吹法变为金脸。

观众在欣赏这些技艺的时候,赞叹的是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挑战极限,更是赞叹老祖宗对于戏曲表演无穷的想象力与艺术性。同样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艺术传承根脉不断却能各领风骚的魅力所在。同是传承一个剧种、一个行当,甚至师承同一位老师,每个人对艺术、对角色的理解不同,身体嗓音条件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最终呈现的姹紫嫣红。哪怕是同一位演员演同一场戏,资深戏迷也会不厌其烦追看他/她的每一场演出,因为每一场戏都一定会有差异与新意,品评这种差异与新意,亦是人的艺术的魅力所在。

而这种视听体验与审美体验,是强调标准化与精确性的机器远不能提供给观众的。

要知道,春晚《秧BOT》之所以出圈,更多意义上,是通过大众媒介展示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了怎样一种水平,以及节目本身的创意趣味,而并不是要把这种表演日常化到东北歌舞之中。一旦观众对于技术的新鲜感祛魅,这种表演也就失却了讨论度与传播力。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忧。就拿台上的哮天犬来说,不管是倒立还是翻跟头,它总有失误。不是站不定老往外跑,就是翻到一半摔趴下。这种阶段性的探索,如果作为演出的彩蛋,未尝不可。

回到标题的问题,机械狗“大闹”戏曲舞台,是危机还是新生?答案或许不是二选一的。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出现不应简化为“取代”或“守护”的二元对立,我们或许可以在大胆创想、小心实践的中找寻一种动态平衡。

试想一下,有朝一日被工业技术成果所彻底环绕,我们又怎么不会对人文的温度更加渴求呢?

只盼那一天,执艺术火把者,仍在灯火阑珊处。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