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梨园旧事琐谈(下)
更新时间:2025-11-21 12:38 浏览量:2
包头梨园旧事琐谈(下)
墨 人
“门票”“和红票”旧时各剧场入口处均设一桌,出售当晚戏票,但这些票都是池内散座和两廊座位,前排的好票,多数掌握在“看座人”手里。名角演出,前排戏票一般人更难买到。“看座人”可以凭借这些好票捞取外快。
所谓“红票”,是指掌握在剧场老板或剧团主角手里的一种红颜色纸的戏票,这种戏票,通常是无价奉送,如同现在的招待券,这是一种招来观众的办法。但另有一种“红票”,不仅收价,而且很高,面额有数元,十数元几种。
这种“红票”,实属摊派性质,是剧场老板迂有特殊情况筹款的手段,对象多是各大商家。包头魁华舞台兴建时,老板李永泰就推销过“红票”。
“守门、看座”守门看座的,虽说不是 剧场的主 要人员,也算是重要的角色,必须“眼毒”“心活”的人才能胜任。
他们一眼看去,就能知道哪些人是花钱看戏的阔老,哪些人是白看蹭戏的。有权势的人物,老板、班主的相与,同事的熟人好友,他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并能区别对待,该奉承的就哈腰打躬,满脸陪笑,让座敬茶;对看蹭戏的人,他们会使出一套连哄带诈的办法,逼其买票。
要是他们个人的相好与熟人,只需点头招手,说一声“您来啦”,便可扬长而入。如果察看不准,惹下权势人物,也会招来横祸,轻则俟一顿毒打,重则会丢掉饭碗。老于此道者,不但可用掌握的前排好票多收钱,还可借此结交权贵和商家老板。逢年过节到熟家拜访,还可得到赏钱。
“手巾把、卖零食、沏茶”观众坐下以后,卖茶的便主动来给沏茶倒水。剧场里也有挎着篮子卖东西的小贩沿座叫卖,大都是卖瓜籽、花生、糖果、纸烟、水果的,有的包成纸包,随客选购,有的装上碟子,放在看客座前。
那时,剧场座位是长条椅子,每条可坐五、六人,椅子后面加一木板,专供摆放茶壶、茶碗和食品小碟。看客在这里除吃喝外,还可随意聊天谈话。
有些商人,也往往利用请客看戏之便商谈交易,或向权势人物托情求情。人们的谈话声,经常淹没了演员的声音。
“手巾把”是专供看客擦手脸用的,这是剧场茶炉一年的不少收入。他们把用开水冲泡过的毛巾,洒上花露水,挽成十来条一捆的把子,由两个相距一、二十米甚至更远的人,在空中传递,不撒不散,收者打开后再递给看客。没有固定的收费标准,但有钱有权者,常是大把给钱,以显示阔气。
在旧社会,人们把梨园界看作下等行业,不论是演员和剧场从业人员,不时会受到官场或地痞无赖的欺压勒索,甚至挨打挨骂,剧场被砸。
正因为他们是在权势的夹缝中求生,就必须学会一套八面逄迎、忍辱求生的手段,非如此是不能立足于那个社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