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刘家堡乡王吴村吴晋涛:90后新农人让“千亩梨园”结出“致富果”
更新时间:2025-05-07 09:51 浏览量:4
在微风的轻抚下,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的千亩梨园里,嫩绿的新芽如同点点繁星,悄然绽放在枝头。连日来,该村村委委员吴晋涛和村民们手持劳作工具穿梭在梨树间,忙碌地开展着清园工作。
吴晋涛是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到村工作后,他一直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凭借着敏锐思维和创新意识,很快就在村里崭露头角。2024年,由于工作能力较突出,吴晋涛被纳入刘家堡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队伍,成为村里重点培养的对象。作为90后新农人,吴晋涛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打造、人才培育引领,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一套“组合拳”激活梨园新生机
传统农业的低效率和低收益一直是困扰王吴村村民的难题。吴晋涛敏锐地意识到,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打破这一困境,让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1年,吴晋涛积极投身于该村集体建设中,负责村内2000亩梨树地的管理以及产业运营相关工作。面对人工打药效率低下、种植技术陈旧、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痛点问题,他充分发挥年轻党员敢闯敢试的特点,打出一套“组合拳”,引入无人机植保、智慧果园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梨树的产量和品质,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科技的力量真是神奇!”村民们对吴晋涛的创新举措赞不绝口。但吴晋涛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借助科研力量。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他积极对接山西农业大学等属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农理念,为王吴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吴晋涛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下,他创新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秉承“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发展理念,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卖梨,还要把梨的价值最大化。”吴晋涛说。
经过一次次调研,吴晋涛和村民在梨园创新“果树+小西瓜+南瓜”立体套种模式,开发NFC梨汁、梨膏等深加工产品,将梨的价值进一步提升。除了在农业生产和加工上下功夫,还立足王吴村“苜蓿种植—羊养殖—羊汤产业链”基础,筹办梨花节、采摘节、梨树认养、研学实践等创新活动,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通过三产融合,王吴村的农业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的种植到加工、文旅等多领域的延伸,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村民们也从简单的务工逐步向多面手、职业农民转变。
此外,吴晋涛还担任小店区农特产品品牌联盟秘书长,他积极对接联盟企业,整合资源对接产销,助力本土企业提质增效。2023年,他被评为“小店区十佳创业新农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王吴村产业发展模式的肯定。
头雁领航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是吴晋涛最朴实的愿望。作为2024年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学员,吴晋涛通过高校研修、跨域交流,持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吴晋涛始终牢记“传帮带”的责任,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吴晋涛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村民们指导,还在思想上引导他们。他经常对村民们说:“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只靠传统的种植方式,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用实际行动诠释“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如今,王吴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这位年轻的村党组织后备力量,正在用实干和担当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
城市不缺一个白领,家乡需要更多年轻人,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的视野和魄力,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坚守和创新,这片土地因青春力量的回归而生机勃发,千亩梨园正结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本报记者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