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运城地名故事(闻喜篇)||礼元村:礼元与“梨园”有关

更新时间:2025-04-03 16:57  浏览量:11

礼元村是闻喜县礼元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临汾、运城两市的交界处,素有运城市“北大门”之称。礼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临磨盘岭,北靠铁栅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女英雄花木兰在此率兵打仗,古称“木兰镇”;因花木兰和尉迟敬德都曾在此镇守铁栅关、驻防磨盘岭,又称“兰德镇”(清乾隆版《闻喜县志》有“兰德铺”“兰德镇”之称)。

而礼元更有名的旧称为“梨园”,据《闻喜县志》记载:女娲庙在城东梨园村……梨园距县五十里。为什么称“梨园”呢?这与唐玄宗有关。

据《旧唐书》等史料载,李隆基是典型的戏曲爱好者,不仅亲自作曲、演奏、指挥,开一代音乐之风,还在宫廷创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被称作“梨园祖师爷”。梨园,因地点在禁苑梨园中而得名。也许皇帝沉溺音乐有碍朝政,免不了大臣劝谏。相传,为避免大臣们的烦言,唐玄宗就在礼元敕建了一座行宫“万寿宫”,带上乐工,宫娥和田、葛、窦三位名艺人等百余人,来礼元驻跸教戏。他拜三位名艺人为师,答应满师之后为他们供奉养老。那时, 田艺人演生角,葛艺人演旦角,窦艺人演净角,可是没有丑角。于是,唐明皇一时兴起,便脱下龙袍龙帽扮演了丑角。据说,在旧时的戏班里,丑角地位最高,这大概是和皇上演过丑角不无关系吧。礼元的万寿宫现今早已不存在了,到解放时只留一座石碑,在“大跃进”的年月里修水库时又给砸了,非常可惜。

唐代在此设太平乐府教坊则是史实。元宪宗九年(1259)的《兴真观碑铭》载:梨园太平乐府,李唐之教坊也。紫金奇峰,岚光黛色,琉璃照映,蜿蜒乎其左边;娲皇灵祠,山节藻棁,翡翠□耸,赑屃乎其右偏。英王避暑台,矗矗乎其后;裴相读书堂,峩峩乎其前。朝移代革,髣髴七百余年矣。苔飞□栋,芜没颓垣,化为民居,其居民之贤者,聚席而谋曰:“此一规地,古帝王练习歌舞之离宫也。”

该碑为闻喜县民于唐代教坊遗迹处建兴真观时所立,碑中英王即唐中宗,曾营避暑城于此。至明代此地仍为游览胜地。《(成化)山西通志》载:“避暑城,在闻喜县北三十五里晋原乡,乃晋献公所筑避暑城也。其城夏暑之时,比他地差凉。其近有梨园故址,乃唐太平乐府教坊也。” 明正统十二年(1447),刑部郎中升山西右参政的林厚游览闻喜时作诗一首《梨园故地》:“长春宫畔旧梨园,乐府犹传天宝年。寂寞清风明夜月,似聆品竹囗弹弦。”可见,唐代闻喜梨园(太平乐府教坊)遗址至明代尚存。

其实,在礼元设梨园是完全有可能的,当时闻喜的裴氏家族自北魏至隋唐,已成望族。初唐时的佐命大臣裴寂被封为闻喜县公,其后有裴矩、裴行简、裴度等皆唐代重臣,而距礼元不远的裴柏村又是裴氏宗祠的所在地,这些裴氏权贵们仿效京师建教坊梨园,可以看作是唐玄宗设在河东的“戏剧分校”。现如今礼元村尚存唱戏凹遗址。(编写:崔黎)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