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梨园映春色 银发绽芳华——七旬老人的追梦故事

更新时间:2025-03-31 10:31  浏览量:11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这一个七旬戏曲爱好者创办戏曲剧团的动人故事。

3月22日,走进古丈县沿河中路一栋外观老旧、墙体斑驳的楼房二楼,就走进了田文的戏曲世界。

房子是73岁的田文租的,是古丈县汉阳剧团的大本营。环顾四周,泛黄的墙上贴满了“古丈县汉阳剧团戏剧排练制度”“‘演员戏曲’的基本功”“湘西民间传承舞蹈部分剧照”以及厄巴舞等非遗项目介绍,房间角落堆满了无数个大箱子,里面挤挤挨挨地装着戏服、道具。

房间拥挤、逼仄,如果不是厨房还摆放有锅碗瓢盆,根本看不出来,这里还是田文蜗居的家。对田文来说,这个百来平方米的房子,既是生活的家,也是他用全部心血打造的精神家园。

田文是古丈人,退休前在长沙工作。20世纪80年代,田文参加在长沙举办的民族联谊会,偶然与古丈籍歌唱家何继光结识,共同的戏曲爱好让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何继光得知田文母亲和兄弟在古丈,且计划退休后回家乡居住,嘱托他回乡办一个剧团,把戏剧传承下去。

创办剧团,将戏曲传承下去,就成为田文最大的心愿。退休后的田文,在长沙参加话剧社,参加各种表演和演出,积攒经验,也希望能够快些回到古丈,将剧团的班子建起来。

2015年,田文已经退休3年,他在长沙参加的剧团因人员流动解散了。一筹莫展之际,他想起了在古丈看戏结缘的王承志,两人一番交流,一拍即合,决定在古丈将戏曲剧团建起来。

然而,创办剧团谈何容易?缺资金、缺场地、缺服装,他们可谓一穷二白。但当时63岁的田文和62岁的王承志说干就干,王承志请了一个货车,清早赶往长沙,接上田文和他多年收集的戏曲服装道具,又星夜兼程赶回古丈。回到古丈的田文用退休金租了现在这套房子,一来自己居住,二来摆放道具。

剧团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古丈县城,田文和王承志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群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特别是2017 年,土家族厄巴舞传承人向心翠加入剧团,她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给剧团带来诸多新颖的节目构思与创意。

与此同时,剧团分工也逐渐清晰,王承志担任剧团团长,负责节目创作等事宜;田文担任剧团办公室主任,负责财务、资料以及对外联络工作;向心翠承担节目排练和导演工作。他们还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成了协会登记,剧团逐渐正规化,并在古丈县开始演出。

剧团创办以来,他们精心制定详尽的演出计划,定期组织排练活动,对演员的表演水准严格要求。王承志说:“尽管我们都是业余出身的演员,但在艺术追求上,我们始终以专业标准来衡量自己。”

回忆剧团走过的道路,田文颤颤巍巍拿出剧团的资料,有登记证书,有花名册,甚至演出海报都被他仔细珍藏。

王承志将剧团走过的路一一道来:比如人员的磨合,比如全剧团凑钱交办理协会登记需要的保证金,比如剧团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创作现代戏剧本,普及反诈、禁毒等知识……

向心翠也补充道,他们买二手戏服,自己化妆,一群70多岁的老人自己搬道具,还拉来家人帮忙,只为节省资金……

2024年蛇年春节前后,剧团奔赴断龙山镇、红石林镇4个村庄,连续演出13场。几位老人说,看到现场热闹场景,听到观众的掌声,他们排练的辛苦、冒着寒风演出的辛苦、搬运道具服装的辛苦,都值得了。

虽然剧团的成员平均年龄已过六旬,但他们在舞台上的热情与活力丝毫不减;虽然剧团仍面临资金不足、设备不够、服装老旧等诸多问题,但他们对戏曲的热爱仍然持续升温。他们规划着未来,田文想要采购一批魔术设备,增加魔术表演;向心翠想要采购一批新的服装,也想满足观众增加电子显示屏的需求……

“只要身体许可,只要观众有需求,我们就会一直努力为观众奉献精彩表演。”田文说。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