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强权干预文化的现象
更新时间:2025-11-22 14:47 浏览量:1
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强权干预文化的现象,不仅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清代的文字狱,而且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造成一定的限制,甚至对某些文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摧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都提出了自己的学说,要广收门徒,广为传播思想。可是当时的诸侯只是打仗,要争夺土地和人口,争夺其他的资源,没有时间顾及思想界的事,也没有时间管理文化体系,最终形成了文化的繁荣,当然思想家也出现了不少。而到了秦代大一统之后,强权干预文化,焚书坑儒,弄得秦代的文学创作乏善可陈,出名的只有李斯一个人。汉代的风气似乎较为开放,出现了大赋和小赋,但这样的文体只适于吹牛,适合铺排辞章,却没有多少创造。较为突出的是汉代的乐府机关,可以到民间采集诗歌,编订成《乐府诗集》,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诗歌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玩乐的工具,而不再是劳动人民欣赏的东西。虽然民间也有一些通俗的诗歌流行,但诗歌高雅化的道路已经走通,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喜欢创作和唱和的东西。而民间的诗歌并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来流传。权贵喜欢诗歌,喜欢有实用功能的散文,不喜欢民间那些玩意儿,当然就不会对民间的诗歌产生一定的审美,也不会对流行于民间的故事传说产生一定的审美,更不会去创作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后来有了文人分工之后,有专业的文人整理民间的诗歌和故事传说,编订成册,就可以当成自己的作品出版,可以赚一些钱。可是这样的创作仍然受到强权干预,并不能顺利发表,而是需要获得权力审核机关的鉴别,过关之后才可以发表。
倘若有人敢于写反对皇帝的文章,敢于写讽刺皇帝的诗歌或小说,就会被治罪,甚至被满门抄斩。尤其是明清时期,不但诗歌比较繁荣,而且小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皇帝制造了文字狱,就是从诗词或文章中发现一些字句。这些字句有着影射当朝的意思,作者就有可能被治罪。很多诗人都不敢写诗了,转而研究考据学,转而研究训诂学,研究音韵学。很多写文章的才子也不敢乱写文章了,照样去研究考据学等学问。强权对文化的干预最终导致文化的凋零,因为文化并不可能完全为强权服务。一些作者要为权力服务,就变成了体制内的官员,或者说体制内的官员写诗作词,要为权力系统服务,不然就写一写个人的小情绪,却并不会说真话,也不会指责皇帝的毛病,不会指出某些政策的偏颇之处,当然就只是歌功颂德或自娱自乐。但文化发展并非强权能够干预得了的,有些文化在强权干预的夹缝中生长,虽然流行于民间,并没有在宫廷流行,但经过老百姓的传播,能够流传后世。不管是《水浒传》的流行还是《红楼梦》的流行,都有各种手抄本传世,也影响了很多读者。而那些宫廷诗人做的诗却流传的不多,即便编订成册的诗歌很多,也不一定被后人熟知。很多皇帝都喜欢做诗,也把自己的诗编定成集,甚至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却不算一个诗人。
强权可以干预文化,可以审核文化,却不可以消灭文化。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被压迫被剥削的身份,似乎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能轻易翻身。而他们这种境遇恰恰是强权造成的,却不能反对强权,不然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他们似乎只能老老实实过日子,就像古代农民一样,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却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遇到天灾人祸,就要外出讨饭,生存不下去了,就要聚在一起闹事。掌握强权的统治阶级只需要让老百姓有一口吃的,就可以维持统治,可以持续从民间榨取钱粮。民间的文化恰恰反映了这种压榨和剥削,也恰恰反映了老百姓的隐忍和与世无争,当然也反映了他们生存不下去之后的反抗。尤其是这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反抗,具有异样的光彩。虽然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很多老百姓并不能反抗,只是要维持现状。他们把心底的呼声集成在文艺作品中,或者说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作家发出了老百姓心里的呼声,要反抗强权,要争取自由的生活。元代戏曲中骂官骂吏的痛快,呼天抢地的悲哀,似乎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而温文尔雅的诗词似乎只适合统治阶级的人欣赏。俚俗的诗词流行于民间,虽然并不能成为庙堂高雅的东西,但有生活气息,可以获得老百姓的认同。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只有伟人和鲁迅的书可以读,其他人的书都不能读了,而且有“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说法。知识分子成了右派,成了被批判和打倒的对象,不但一些老师和教授被打倒了,而且一些作家和哲学家都被打倒了,都要接受劳动改造。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也被打倒了,那么社会发展将会出现一片混乱。文化被改写,似乎被革命的理论支配,但文化似乎并非那么激烈,也并非那么单一,而是有温柔的质素,有丰富的属性。强权向来要指挥文化,让文化朝着单一的方向发展,而且让文化成为强权的传声筒,甚至让文化沦为宣传的工具,而不再具有独立的性情。掌握强权的人会给一些作家和作品扣帽子、打棒子,大搞批判,还诬陷文化学者在搞阴谋文艺、帮派文艺,企图从政治上制作者于死地。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反文化的,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搞文化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写诗作词,还是写散文、戏剧、小说,亦或是画画,创作音乐作品,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需要开放的胸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也要有自己的个性,或者说要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而不可能成为宣传的传声筒。倘若所有的文化都称为宣传品,那么文化真会堕落,而且不称其为文化,因为文化已经被强权支配,失去了自己独立的性格。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要警惕强权的干预,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性格,还要创造具有独立性格的文化作品。伟人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民族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倘若文化失去了,或者文化被其他外来的文化同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俗话说:“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强权支配文化就是对民族特性的改变,也是对民族精神的支配,要警惕强权的这种作用,还要创造灿烂多彩的文化,同时要防止全盘西化的危险,不然文化照样会走上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