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老李种了30年梨树被举报,镇长上门道歉:这片梨林救了整个村庄!

更新时间:2025-03-17 15:04  浏览量:26

家门口那条小路我记得小时候才一米来宽,现在宽到能过小卡车了,可那块路牌还是当年的样子。“李家梨园”四个字都快看不清了,漆掉了一半,剩下的也被雨水冲得发白。

老李的梨园就在村口那片地上,三十多年了。那片地原本是村里的公共荒地,谁也不要,说是风水不好。老李不信这些,硬是把地承包下来,种了梨树。

我小时候,梨树还没现在这么高大,老李就已经是满头白发了。他总穿着一件发白的蓝布衣服,口袋里装着烟和火柴,别的什么也没有。

“大伙说这地没法种,我偏要种,”老李经常这么说,“人就得不信邪。”

老李不识字,但他懂梨树。那些梨树像他的孩子一样,每一棵他都记得是哪年种的,哪年结了第一个果,哪年遭了虫害。一到春天,他总是第一个守在梨园里,看着花开。花谢了,他又守着小青梨慢慢长大。

村里人都笑他傻,种梨树不如种蔬菜来钱快。

“等着吧,”老李总这么回答,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笑得像个小孩子,“梨树是要陪着主人一起老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都要经过梨园。老李常常坐在园子口的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把不知道磨了多少次的旧剪刀,一边修剪树枝一边看着我们这些小屁孩跑过。

有时候,他会喊住我们,从兜里掏出几个小梨。那梨不大,带点青色,甜中带着一点酸,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梨。

“娃儿,吃了这梨,明儿考试一定行,”老李总这么说。

我们在树下吃着梨,时不时抬头看看那些枝叶间漏下来的阳光,斑斑点点落在泥土上,好像在演一出光影的戏。

老李有个儿子,在城里当兵去了,很少回来。老李自己住在村头那间砖房里,屋前还挂着一面褪了色的国旗,那是他儿子当兵时给他的。下雨天,那面国旗被雨水打湿,颜色更淡了,但老李从来不摘下来。

“国旗就是要经风雨,”他说。

我上了初中,就很少有时间去梨园了。偶尔路过,还能看见老李在树下忙活。那时候梨树已经很高了,枝叶茂盛,每到收获季节,老李的梨卖得很好,有时候城里的商贩会开着三轮车来收购。

梨园旁边有条小河,老李每天都要从河里提水给梨树浇灌。那河水清澈见底,河边长着一排柳树,风一吹,柳枝就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但老李还是坚持用河水,说河水有灵气,浇出来的梨才甜。

我高中毕业那年,镇上要修路,规划的路刚好要从老李的梨园穿过。村里人都说老李这下要发财了,政府肯定会给不少补偿款。

老李却急了,去村委会找了好几次,说什么也不愿意让梨园被拆。

“这些树陪了我三十年,比人还靠谱,”老李红着眼睛说,声音有点发抖,“它们还能活几十年呢。”

村里人都笑话他傻,钱不要拿树当宝。老李不说话,只是每天天不亮就去梨园,直到天黑才回家,像是要把梨园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记在心里。

最后还是村长帮他向上头反映,说老李的梨园是村里的一道风景,游客都喜欢来这里买梨吃,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再加上老李种的梨品质好,已经在周边有了名气。最后,修路的计划改了,绕过了梨园。

老李听到这个消息,给村长送去了一筐最好的梨,村长不肯收,老李就放在村委会门口不走。最后村长只好收下,分给了村里的干部。

就在我大学第二年的时候,村里来了个测绘队,说是要勘测地下水。他们带着仪器在村里转了好几天,最后的结论是村子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开发。

不出半年,一家矿业公司来到村里,说要在这里建水厂,开采地下水。村里人都很高兴,觉得村子要发展了。公司给了每家每户一笔钱作为补偿,还承诺会给村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

我过年回家的时候,村里已经开始动工了。大型机器进进出出,村里的小路都被压坏了。村民们倒不在意,拿着补偿款,有的盖新房,有的娶媳妇,村子看起来比以前热闹多了。

只有老李,从来不提这事。他的梨园离水厂不远,我担心会受影响,就去问他。

老李正在梨园里修剪枝条。春天快到了,树枝上已经能看到饱满的芽点。他放下剪刀,用袖子擦了把脸上的汗。

“没事,树扎根深,不怕的。”

他的房子比以前更旧了,门口堆着一些肥料袋,墙角放着几个破旧的水桶。房檐下挂着几串红辣椒,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你爸他们拿了补偿款没?”老李问我。

“拿了,准备翻新房子。”

老李点点头,没说话。

我注意到,梨园旁边的小河比以前窄了,水也浑浊了不少。我问老李是不是因为水厂的事。他摇摇头,说:“河就这样,有时候水多,有时候水少,习惯就好。”

我知道他在敷衍我。

水厂建成后,村里确实变了。以前静悄悄的村子,现在总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大型卡车来来往往,运送装好的桶装水。有几户村民确实在水厂找到了工作,但大部分人还是像以前一样,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种地。

只是村里的地下水位开始下降,井里的水越来越少。一开始没人在意,毕竟自来水已经通了。但慢慢地,村里的老人开始抱怨,说自来水没有井水好喝。

第二年夏天,村里遭了旱灾,接连两个月没下雨。庄稼都蔫了,但水厂照常生产,大卡车每天满载而去。

老李的梨园却还是绿油油的,梨树上挂满了小梨子。村民们很奇怪,问他怎么浇水的。

“我那口老井还有水,”老李说,“够用。”

村里人都知道老李在梨园里挖了一口井,是三十年前刚承包地的时候挖的。那时候没人相信这块地能种出什么好东西,都说这是块干地,打不出水来。老李硬是自己挖,一锄头一锄头,挖了三米多深,才见到水。

现在全村的井都快干了,只有老李的井还有水,这事传开了,有人就坐不住了。

一天傍晚,我正在家吃饭,听见外面有人在喊:“李老头偷水!他把咱村的水都抽走了!”

我和父亲赶紧出门,看见几个村民围着老李,脸色很难看。

“你那口井怎么还有水?是不是偷的地下水?”一个村民质问道。

老李愣住了,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我这井三十年了,一直有水,”老李说,“和你们的井不一样。”

“不可能!现在全村都没水了,就你有,肯定有问题!”

那天晚上,有人举报老李,说他私自打井,偷取地下水资源,影响了水厂的正常生产。镇上的水利部门第二天就来了,带着测量仪器,要检查老李的井。

检查结果出来了,说老李的井确实是自家使用的小型井,不构成违规。但水利部门还是建议封掉,统一使用自来水,以免影响地下水资源管理。

老李急了:“不行,我的梨树需要井水,用自来水浇不活!”

水利部门的人不耐烦地说:“规定就是规定,别人都能遵守,你凭什么特殊?”

老李站在梨园中间,看着那些已经三十多年的梨树,突然显得很无力。

第二天,水利部门来人把老李的井给封了。

那个夏天特别热,几乎没下过雨。老李每天扛着水桶,从家里提自来水去浇梨树。自来水是要钱的,老李的退休金不多,很快就不够支付水费了。

但更糟的是,自来水里含有氯气,梨树不适应,叶子开始发黄。老李急得不行,去找村长,村长也没办法,说这是上面的规定。

眼看着梨树一天天蔫下去,老李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他尝试用一些农家肥,希望能帮梨树保住水分,但效果不大。

八月中旬,一场大雨终于来了。老李高兴得像个孩子,在雨中转圈,笑着说:“天公疼我!天公疼我!”

雨下了整整三天,村里的旱情缓解了不少。老李的梨树也恢复了一些生机,叶子重新变绿了。

但雨后的第二天,村里发生了怪事。水厂附近的地面出现了几道裂缝,而且越来越大。水厂的人很紧张,叫来了专家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来,水厂这几年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这次大雨,让已经不稳定的地层进一步松动,如果再这样开采下去,很可能发生塌陷,整个村子都会受到威胁。

更让人吃惊的是,专家发现,老李梨园那片区域地下水保存完好,没有被过度开采。原因是那些梨树的根系非常发达,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源保护网,防止了地下水过快流失。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第二天,镇长亲自来到老李家,当着全村人的面,向老李道歉。

“李大爷,是我们错了,”镇长说,“你这片梨林,可能救了咱们整个村庄。”

原来,如果不是老李这片梨树根系牢牢锁住了那片区域的地下水,整个村子的地下水可能早就被抽干了,地面塌陷的风险会更大。

水厂被勒令停产整顿,并要求必须控制开采量。老李的井也重新开放了,村里人还自发组织起来,帮他给梨树浇水,施肥。

那年秋天,老李的梨园迎来了丰收。梨子个头不大,但特别甜,老李坐在梨园门口,乐呵呵地看着村民们来买梨。

“我就说嘛,树比人靠谱,”老李对我说,“它们守了咱们村三十年,咱们也得守着它们。”

梨园旁边的那条小河,水又多了起来。傍晚时分,河面上泛着金色的波光,和梨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老李的儿子听说了这事,从城里回来看他。我听村里人说,他儿子打算在村里盖房子定居,要好好陪陪老李。

去年春节,我回村探亲,特意去看了老李。他还是坐在那块大石头上,手里拿着那把旧剪刀。只是白发更多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

“老李,今年梨花开得怎么样?”我问。

他抬头,眯着眼睛看着满园的梨树,脸上的皱纹堆成一团,笑得像个孩子。

“这不,才二月,再等等,到时候你一定能看见,满园的白花,像下了雪一样。”

身后传来小孩子的笑声,我回头看,是他的孙子和几个村里的孩子在树下追跑。阳光透过梨树的枝干,落在他们身上,斑斑点点,好像在演一出光影的戏。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老李什么都知道,只是从来不说。他知道这地下有丰富的水源,知道梨树的根能护住水土,所以才坚持这么多年不放弃。

也许,他只是爱这些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仅此而已。

村口的路牌虽然老旧,但”李家梨园”四个字被重新漆过,在阳光下闪着新漆的光泽。镇上把老李的梨园列为了生态保护区,说这是村里的”绿色宝藏”。

我想起小时候,老李总是说:“等着吧,梨树是要陪着主人一起老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

那一片梨林,种了三十年,真的救了一个村庄。

而老李,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偶尔晚上做梦,我还能梦见小时候的场景:老李坐在大石头上,手里拿着小梨,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从梨园前跑过。梨香混着河水的味道,在鼻尖萦绕。

那是我记忆中,最安心的味道。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