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梨园文摘:和顺县青年晋剧团及戏校学习班发展脉络

更新时间:2025-10-31 21:29  浏览量:2

青年艺术团

2002年,和顺青年艺术团成立。前身谓和顺戏校,属民营性质。2000年,山西省戏曲学校(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学校)在和顺县分设为戏曲中专班,首任校长王世宏。2000年,在县文化系统领导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办起戏校,先后招收三个班,161名学员。学员来自临近县昔阳、寿阳、榆社、左权、榆次、太谷、阳泉以及河北井陉、邢台。学制三年,实习一年。专业设置:晋剧表演、晋剧音乐、舞蹈;课程开设:文化课(语文、历史)、专业课(乐理、唱腔、晋剧音乐)和基本功训练。学有所获,学校重资聘请马志德、刘元芝、梁喜荣、王增寿、刘有凌、巩建明、易小红、朱志红、赵维善等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任教;邀请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省晋剧院、省戏校的孙昌、田翠兰等艺人莅临讲学指导。2002年,以和顺戏校第二班毕业学员为基础,组建了和顺县青年艺术团。

和顺青年艺术团建团以来,共排练出《三关点帅》《青风亭》《打金枝》《喜荣归》《孙安动本》《反五关》《杨门女将》《白沟河》等30余部戏剧。2007年,为扩大宣传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一品牌,特地创作和排练了八场晋剧《牛郎织女》,2008年1月22日在和顺县迎奥运贺新春戏曲招待会上首场演出。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年轻的晋剧艺术人才。学员毕业后,有的留在青年艺术团,有的被聘用到省实验剧团、三晋剧团、晋阳艺术团及太谷、榆次、汾阳、阳泉等剧团工作。学员周文莉、李静2004年荣获全国戏剧“红梅奖”,周文莉还荣获“山西大戏台”演出二等奖,张艳梅荣获2006年“陕西大戏台”擂主奖。2008年县青年艺术团创作排练四场晋剧《鹊桥会》,8月2日在太原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星光剧场内演出。2009年,新排晋剧《牛郎织女》获晋中市文艺精品展演奖。是年,第三届“中国·和顺牛郎文化节”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在和顺举办,艺术团演员任鑫爱获擂主奖,杜晓景获三等奖。

附:

晋剧学习班简介

1959年秋,县政府决定成立晋剧学习班。建班始,吕富保1人负责管理工作,有教职工7人,招收学员40人。学习班开设有戏曲基本功、剧目教学、晋剧器乐演奏,文化课(语文)等4门课程。教学方法为边学习边排练,1年的时间相继排练出《空城计》《算粮》《打金枝》《蝴蝶杯》《忠义图》《双罗衫》《龙凤剑》等10余个剧目,1960年秋开始出演。1961年后,学习班一边演出一边排练,先后排练出《薛刚反唐》《杨满堂打擂》《下河东》《五女兴唐》等10余出剧目;是年,演出剧目达30余个。1963年冬,为充实、加强县晋剧团演职员力量,学习班遂并入县晋剧团。

戏剧学校简介

1979年11月,县政府决定成立和顺县戏剧学校。翟国祥任校长,学校有教职员工14人,学员50人。开设专业和文化课程两门。专业课包括唱念、身段、武功、把子、简谱祝唱、晋剧音乐、晋剧器乐演奏等;文化课包括初中语文和历史。经两年多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学校于1982年开始剧目教学。同年10月,戏曲学校应邀参加晋中地区戏曲观摩评比演出,参演剧目《拾玉镯》《算粮》《黑风洞》获演出一等奖。此后,戏剧学校相继排练出10余个大型剧目,1983年秋开始登台实习演出,主要剧目有《下河东》《白蛇传》《汴梁图》《五女拜寿》《香囊记》等。1985年春,戏校并入县剧团。

1995年秋,和顺戏校、和顺职中戏曲班成立,两块牌子,一套师生,体制自费。校长孔祥红;教师田志美、朱志红、张晓红、梁喜荣;管理人员王尚熊、曹续德。设基功课、业务课、形体课、文化课、法治课。讲课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排练相结合,宗旨是勤勤恳恳学艺,正正派派做人,先后学排出《打金枝》《五女拜寿》《游西湖》《花烛恨》《哑女告状》等节目,并排演出了由王尚熊编剧,梁喜荣、孔祥红、王尚熊编曲谱唱,集体导演的《龟山传奇》。1998年终因经费紧缺难以维持,戏校解体。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