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茨威格和卡夫卡的偶像给戏剧带来什么挑战?

更新时间:2025-10-31 10:05  浏览量:1

上周日,《钟声与魔咒》的最后一场演出才结束,柏林邵宾纳剧院的舞美队立刻开始在YOUNG剧场为本周五首演的《米歇尔·科尔哈斯》装台。三天后的周三晚上,主剧场的舞台上已经布好一大两小的屏幕,这三块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屏幕将在演出中承担投影、放映和即时影像播放的不同功能。舞台监督调试着字幕,助理导演克里斯蒂娜·代因斯贝格说:“这几块屏涉及的影像技术就很复杂了,等到演员加入,哎,观众不看现场都没法想象这个戏像交响乐队的声效系统……”

演员们不在台上,他们在楼上的排练厅里苦练台词。《米歇尔·科尔哈斯》改编自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同名短篇小说,原文以“崎岖的长句、独具一格的德语音韵节奏和多层次的文本信息量”著称,“台词”是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代因斯贝格和6位演员在排练厅会合,我们聊起小说原作的特点和改编难点,讨论德国剧组和不会德语的英国导演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用“说唱”的方式表演一部短篇小说,这个看似极简的舞台形式和它极不简单的幕后……6位演员打开话匣子,你方说罢我继续,一时间话不落地,这场面仿佛正式演出现场在排练厅的预演。

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观看邵宾纳剧院的这部《米歇尔·科尔哈斯》意味着打开深入了解德语文学的一扇门。其实,剧组这群在德语文化中长大的“土著”很诚实地分享,他们也是在排演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才真正理解了克莱斯特独特的文学价值,理解了为何茨威格视他为偶像、为何卡夫卡对他极尽赞美。

英国导演西蒙·麦克伯尼最初构想一部跨越时代语境的政治戏剧,德国演员们在实际演绎时被小说的语言艺术征服,最终,这个作品的重点不是具体地扮演小说情节,也不是打破第四道墙地讨论“欧洲水浒”,它的特殊魅力是剧场化地呈现卡夫卡高度评价的“现代德语语言艺术的灵魂”,这是用表演、装置、空间和声音这种种剧场的手段去揭示“文学表达的秘密”,是真正触到写作和语言内核的文学剧场。

导演麦克伯尼被克莱斯特的写作背景吸引,克莱斯特在1810年、也就是他自戕的前一年写出《米歇尔·科尔哈斯》,作家对当时的德国社会生活失望,深感凄惶,这是一个信念破灭的人写下的文字。这个短篇不是完全虚构的,来自16世纪一桩真实的案件,被逼落草、接连烧毁城镇的绿林盗匪原名汉斯·科尔哈斯。19世纪的作家在300年前的故事里讨论他所痛苦的“用怎样的方式争取公义”,所以,麦克伯尼想象让演员穿着时装分工“朗诵”这部小说,拉近中世纪、浪漫主义和当代的三种语境。

导演的决定最初让这群德国主创感到费解。代因斯贝格得知自己要配合麦克伯尼改编这部小说,她的第一反应:“为什么要选这么‘古老’的作家和作品?”主演之一的大卫直率地说:“克莱斯特是所有德国人都知道、但现在没几个人会主动去读的作家。”另一个主演洛伦茨曾经觉得《米歇尔·科尔哈斯》是让他费解的小说:“这个作品像是两个风格相斥的部分组成,前一半很写实地记述主角的遭遇,当主角彻底绝望,他用暴力手段回击曾经践踏他的人群,行文进入某种高热癫狂的奇幻氛围,变成了一则黑色童话。小说的叙事是反常规的,作者怎么能写得这么矛盾、这么分裂?”

让整个剧组最感到痛苦的是——原文太难读了!克莱斯特创造了特殊的文风,他写的句子既短又长,既简洁又跌宕起伏,他很谨慎用形容词,精准的动词制造了短促的、不断推进的节奏,但他也不轻易断句,一个完整的句子经常是从特定人物的主观视角出发,几经内心转折才落下句号。“没有什么秘诀或特别的方法,我们的工作开始于,读书。”

助理导演和6位主演在麦克伯尼进组前,在“精读”的过程中重现发现克莱斯特。他们意识到,作家在德语的行文中创造出堪比交响乐队的效果,他的曲折长句,宛如乐队不同的声部交织着明暗参差的主题,德语单词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文雅的、幽默的、反讽的、各种似乎矛盾但其实丰富的语义表述。演员们在朗读中感知到语言的颤抖、分裂和摇摆,克莱斯特的行文不仅有着优美的韵律,也是多声道的“混音”,这是作家在精神层面被不同的声音撕扯,他渴望被理解。

所以,在麦克伯尼排练的初期,德国演员们反复地“纠正”英国导演的表演思路和调度:“他不懂德语,我们双方磨合了很久,很多时候要告诉他,他设想的表演效果能用英语做到,但在德语尤其克莱斯特的德语里,那必须调整。”麦克伯尼让演员们接力地念出原作的长句,他试图构造众声喧哗的公共讨论的现场,这种政治戏剧的追求和德国演员对文学审美的追求殊途同归了,双方找到共同的频道,这就是“集体的多声部”。

主创们总结:“排演这个作品,既像翻译又像作曲。我们把小说的灵魂,也就是语言的秘密,用身体的、声音的、图像的方式具象地呈现给观众看,希望观众能看到德语艺术层层魅力在舞台上展开,他们像当时的我们一样,感受讲故事的活力,句子进展和语言流动的活力,甚至,单词的活力!”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