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热爱!合肥梨园巾帼逐梦黄梅
更新时间:2025-10-30 09:49 浏览量:2
近段时间,“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的戏曲春风持续吹拂江淮大地,名家名段的动人旋律萦绕在无数戏迷的耳畔,织就一幅梨园锦绣的盛世图景。在这座被戏曲艺术浸润的城市中,有一群温柔而坚定的女性身影格外动人——她们将满腔热忱化作无声春雨,让戏曲的种子在社区街巷、在校园课堂悄然生长,静待花开。
黄家英:一曲黄梅一生情
点开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合肥市工人文化宫黄梅戏艺术团副团长黄家英的微信头像,身穿一袭素衣的她朱唇轻启,眉眼含笑,似要吟唱一段婉转情深的黄梅戏,戏韵十足,风采卓然。
黄家英为自己的微信取名“黄梅家英”——这是她喜爱黄梅戏最凝练的写照。一曲黄梅,一生家英,姓名与戏韵早已水乳交融,诉说着她对黄梅戏全部的眷恋与深情。
和很多戏曲爱好者一样,黄家英从小就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这些经典的黄梅戏唱段,成为萦绕在她童年耳畔最美的旋律,也成为她喜爱黄梅戏艺术梦想的起点。
1998年,黄家英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学习和接触黄梅戏,先后师从梅伟慈、时应远、陶守琴、潘明珠多位艺术家,在唱、念、做、舞等各方面日益精进,艺术造诣迅速提升。
2006年,黄家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与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黄梅戏戏迷大赛,一举摘得了“全国十佳”称号。“那次参赛,我记得很清楚,我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单枪匹马去闯荡‘戏窝子’。”黄家英回忆道,“与全国各地的戏迷同台竞技,当时心里也没底,但站上舞台,唱起黄梅戏,紧张的情绪就烟消云散了。”
此后,黄家英又相继参与了多场全国大赛与重要的汇演活动。在一次次高水准地竞技与交流中,她的黄梅戏艺术得以千锤百炼,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都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黄家英还致力于弘扬戏曲文化,她先后在合肥数十所小学、中学、大学里担任黄梅戏代课老师。“上课之前,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们介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魅力,”黄家英说,“当他们对这门艺术产生好奇,才能真正地从心底里生出喜爱。”
在空余时间,黄家英也爱听戏看戏。提到最近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惠民展演活动,作为一名戏迷,黄家英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市民带来了高水准的艺术享受,对戏迷而言,也是一次极好的观摩与交流机会。能看到这么多好戏,是戏迷的福音,也是我们戏曲爱好者互相学习的盛会。”
鲍美玉:把戏曲甘霖洒向社区
在蜀山经开区蜀麓苑社区,提到鲍美玉,居民们都耳熟能详。作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已经退休的她常年活跃在社区文化阵地,成为大家身边的“戏曲导师”。近年来,她倾囊相授戏曲技艺,将戏曲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寻常巷陌。
回忆起与戏曲结缘的日子,鲍美玉打开了话匣子。1975年,13岁的她如愿以偿考入了池州市文工团(后改为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我从小就是黄梅戏迷,考入剧团后,才算真正走进了这门艺术的世界。”
在剧团的前几年,鲍美玉心无旁骛,专注于打好根基。从最基础的唱腔、身段学起,在一招一式的反复磨炼中,逐渐领悟着黄梅戏的艺术真谛。“最早都是从配角演起,之后才慢慢挑战更复杂的角色。”鲍美玉对艺途起点记忆犹新。她至今记得,曾饰演包大人身边的一名书童,全场仅有两句台词。然而,即便是最简单的角色,她也反复揣摩,全情投入,将“小角色”当作“大舞台”来对待。
黄梅戏《莫愁女》中的丞相之女邱彩云是徐澄的未婚妻,因嫉妒莫愁与徐澄的感情,设毒计夺取莫愁双眼,最终导致二人殉情。在扮演这一角色的时候,鲍美玉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她不仅要展现其“可恨”,更要挖掘其“可悲”。她坚信,一个能引发观众思考的反派,才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正是这种深刻地理解,让她塑造的“邱彩云”充满了人性的张力,成为舞台上令人过目难忘的悲剧缩影。
从艺四十余载,鲍美玉的艺术足迹并未止于国内。她多次随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演出,将黄梅戏的婉转唱腔与中华戏曲的独特魅力带到国际舞台。
一次在新加坡演出傩戏的经历令她记忆犹新:“幕落时,掌声经久不息,观众的欢呼让我们返场加演。”应观众热烈要求,剧团加演了经典剧目《天仙配》。当熟悉的黄梅曲调在异国剧场悠扬响起,台下许多华人同胞眼中泛起泪光,浓浓的乡情与文化自豪感在掌声中交汇、升腾。
退休后,鲍美玉回到合肥生活,并将一腔热忱投入社区,成为街坊邻里口中的“戏曲导师”。提及正在举办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惠民展演,她的喜悦与欣慰溢于言表。“这样的盛会太难得了!”她动情地说,“这么多顶尖院团和名家齐聚合肥,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这真正是把艺术的甘霖洒向了寻常百姓。”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场演出,更是一次戏曲生命力的蓬勃绽放。她期待着,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黄梅戏的种子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