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5岁,去年老伴生了场大病,终于明白,儿媳妇比女儿精明太多了
更新时间:2025-10-28 04:13 浏览量:1
谁能想到,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有新鲜事儿能让人百感交集。75岁了啊,我还以为精明的戏码早都演腻了,可这一年让我彻底见识了什么叫做人心——尤其是儿媳妇的厚脸皮和算计。正巧去年老伴生了场大病,把我们家里搅得烟雾缭绕。偏偏就在这种关键时候,人的丑态都暴露无遗,什么表面功夫、什么亲情温暖,全都不堪一击。
从前我一直觉得女儿都是贴心小棉袄,生个病也能搭把手,帮个忙,安慰一把。结果呢?打电话来关心几句,比念经还溜,把自己的难处说一遍,其实也就是敷衍了事。再回头看看儿媳妇,哎呦我的天,她那会儿进门,满脸笑意地叫妈,殊不知肚子里的算盘比菜市场的还响。老伴刚进医院,她倒是天天准时来,看着还殷勤,做饭、端水,花样百出。我还傻乐着呢,以为遇到个能孝顺的主。说来也赶巧,那阵子儿子工作恰恰忙成狗,她插着腰当家做主,说家里得开销,住院花销她盯着算,表面上摆出一副家里顶梁柱的架势。后来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住院费、日常费,她管得滴水不漏,一分钱都问得清清楚楚。有时候问多了,我心里发毛,怎么哪怕药费还要复查查询?她倒好,脸上还能带着笑,实际上跟伸 手要钱一样。有一次医院里缺点生活用品,她鼓捣着去买,回来的账单上一堆价格,连卫生纸贵得离谱。那副死揪钱的劲儿,比银行业务员还专业。后来老伴没事了,她又上演翻脸的好戏。小事情稍有不顺,立马换脸,一副“你欠她的”架势。简直就像瞬间摊牌,嘴里没一句好话,嗓门还能飙高八度。可惜我腿脚不麻利,不然真想遛她两圈试试谁还能演下去。
想想以前自己总爱拿女儿跟儿媳妇做比较,觉得儿媳妇进门外姓,没啥血缘,自然不会掏心掏肺。但老伴住院这一遭,事实把我啪啪抽醒。不仅仅是儿媳妇精明的程度,简直就是油嘴滑舌地敛财高手。她会装,会作,会算计,还会翻脸比翻锅还快。只要自家利益受到一点威胁,那叫一个变脸堪比京剧。
说起来让人气得牙根痒痒。我有次看她在医院里给护士递吃的,表面上套近乎,实际是想让账算得清楚点,好让我们占个便宜。人可以现实,可太现实了就成了作秀。一大家子人才发现,骨子里只有算计,别说亲情温暖,就是连热水瓶都能用情感来斤斤计较。
反过来看女儿,人心软归心软,关键时刻缩头缩脑,一副“不如儿媳妇能干”的样子。实际连来医院都变成负担,时不时还跟我抱怨压力大。这样的“贴心”,我也算看透了。生老病死面前,人性不过如此,谁都只惦记自个那点利益。名声、面子、算计、攀比一套一套,可真到需要帮衬的时候就各凭本事。
大家平时总说,要教会孩子感恩,可真等到最后,谁会在乎老人感受?现实生活里,不是每个人都想跪着孝敬老人,大多数就是走过场。儿媳妇那股子劲儿,只要家里还有点油水,能不断“吃个够”。女儿情感细腻,可碰到花钱、耗力的时候,也是诸多推脱。其实没有哪个比哪个高尚,只是谁演得更卖力谁就更容易占便宜。
唉,有时候想想,人一辈子活到这个份上,还时时被后辈“戏耍”,不得不服气。“混世魔王”不是小孩子,是长大了的后代。说到底,老人就像烧剩的炭,谁想踩两脚都不带犹豫的。能明白这场戏,就少点幻想多点准备。一家子过日子,精明也好、伪善也罢,老了啥都看开,反倒更容易活得明白。
建议老人们别光信表面的孝顺,嘴上的关心、手上的鸡毛蒜皮,也就那点作用。有条件自己留条后路,生病了不要指望谁能天天围着转。至于那些脸皮厚的“家里人”,她愿撒欢就让她撒去,心里留个数,少被“吃个够”。儿女不是天生就孝顺,能帮就帮,不能帮也别太心软。人生舞台上,谁是真的,谁装的,看破了就别入戏,让他们自己演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