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演绎梨园百年风骨 台北新剧团亮相上海
更新时间:2025-10-27 17:11 浏览量:2
李宝春携台北新剧团亮相上海
《戏里戏外》演绎梨园百年风骨
动荡时代的北京,一个孤女被遗弃于戏班门口,被班主抚养。多年后,她长成当家旦角,洋溢的才华与如花的美貌引来纸醉金迷的诱惑。10月25日、26日,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台北新剧团新编京剧《戏里戏外》登陆宛平剧院。
该剧以民国初年北京戏班为背景,通过一对戏班父女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探讨名利与情义的人性抉择。编剧、导演兼主演李宝春携手音乐剧女高音林姿吟及台北新剧团青年演员孔玥慈、李隆显等,以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呈献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舞台盛宴。
《戏里戏外》巧妙穿插经典老戏《打渔杀家》作为“戏中戏”,剧尾精选《劈山救母》《扈家庄》《钓金龟》《游园》《长坂坡·汉津口》等多出骨子老戏选段,通过传统桥段的光辉映照角色的内心挣扎,引领观众思考:戏台上的英雄气概,如何照亮现实人生的迷途。
《戏里戏外》将戏曲、话剧、音乐剧与电影化表达熔于一炉。在音乐创作上,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奏家吕玉勇负责传统唱腔编配,作曲家钟耀光则运用好莱坞电影配乐思维创作西式音乐篇章,并首次在戏曲演出中采用电子音源模拟管弦乐团效果,既保留胡琴、锣鼓等京剧音乐精髓,又融入现代交响乐的宏大叙事。这种突破性的音乐处理,赋予传统唱段全新的情感张力。
在主创团队看来,京剧需要创新,才能和21世纪接轨。使用电脑配乐的方式,不仅是对京剧传统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在电脑和音源开发日新月异的技术支持下,对京剧艺术的一次小幅度改革。利用电影配乐音源来伴奏戏曲的方式,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应用,带给观众更加丰富多彩的戏曲体验。
技术创新,对演员的舞台表现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舞台上要短时间内在京剧唱腔和话剧对白间转换,不啻为一个挑战。《戏里戏外》安排多出戏中戏,一方面呈现“戏里”戏班后继的英才,一方面展现“戏外”京剧技艺的传承,既让观众看到传统戏曲演员的真功夫,又能从剧中故事去理解梨园的理念。《戏里戏外》2023年在台北首演时创下三场售罄佳绩,吸引年轻观众感叹“原来京剧可以如此震撼”,让老戏迷在创新表达中品出传统的醇厚。
作为《戏里戏外》灵魂人物,李宝春出身梨园名门,祖父李桂春、父亲李少春、母亲侯玉兰均为戏曲大家。他九岁习艺,十岁进北京戏剧学校,深得马连良等名家真传,此次创作既体现对传统的敬畏,剧中所有戏中戏选段均严格遵循骨子老戏规范,又彰显创新胆识,将京剧唱念做打与歌舞叙事有机嫁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