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逝世!她的作品家喻户晓
更新时间:2025-10-15 17:31 浏览量:2
你听过豫剧的水袖能甩出京剧的魂吗?
高玉秋做到了。
她走的那天,郑州的风里还飘着《花木兰》的唱腔,没人敢相信那个85岁还站上舞台的老人,再也没能谢幕。
她不是那种坐在讲台上讲理论的老艺术家。2023年,她蹲在河南艺职的排练厅里,手把手教学生怎么用一根绸子,把闺女的委屈、母亲的隐忍、女将的决绝,全甩进观众心里。
没人教过这种东西,常香玉也没这么教过——可她就是敢改,把程派的水袖揉进豫剧的土里,不炫技,不装腔,就让你看见一个女人心里的千回百转。
去年秋天,她咳着血上台,唱《花木兰》。
台下有人偷偷抹眼泪,没人知道她刚从医院出来。
那场演出,被中国戏曲博物馆锁进了恒温柜。
不是因为她是常派弟子,是因为她让常派活了——不是复刻,是续命。
她收的五个学生,去年在“梨园春”拿奖,领奖时没说感谢评委,说:“老师说,戏不在嗓子,在骨头里。
”这话听着像土话,可你细品,哪一句不是命?
她教的不是唱法,是人怎么在命运里站住。
她走前两个月,省里突然宣布要设“高玉秋传承基金”,五百万,给年轻人复排老戏。
有人问,为啥是她?
因为别的大师教的是戏,她教的是活法。
你学她一招水袖,能演三个人生。
她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只在病床上翻了几十遍《桃李梅》的剧本,批注密密麻麻,全是“这里该停半拍”“这儿别哭,要憋着”。
她知道,观众不是听哭的,是听没哭出来的那一声叹息。
现在,她的工作室还开着,每天早上八点,总有学生推门进去,桌上那杯茶,还是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