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于魁智李胜素这话惹争议!香港观众真比内地强?老戏迷有话说

更新时间:2025-09-29 10:00  浏览量:2

“香港观众看戏全程不拍照、不吵吵,内地观众就缺这份规矩!”京剧界的“黄金搭档”于魁智和李胜素,最近在采访里的几句话,把戏曲圈搅得热热闹闹。爱听戏的老伙计们坐不住了:有人说艺术家讲的是实话,剧场里那些糟心事确实烦人;也有人急了眼:“咱内地懂规矩的戏迷多了去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咱们掰开揉碎了说说。

这事得从一段短视频说起。前两天,网上流传着于魁智和李胜素的采访片段,也就一分多钟。俩人说起在香港演出的经历,满脸感慨:“那儿的观众太懂戏了,从开场到散场,没人掏手机拍照,连咳嗽都捂着嘴,那份安静让人能全身心投入演戏。”话锋一转,提到内地演出,俩人就皱了眉:“有的场次刚开唱,闪光灯就亮起来了,还有人来回走动接电话,演员情绪都被打断了。”

这段视频一出来,立马在各大戏迷群里传开了。北京的老戏迷张大爷在群里说:“他俩没说错啊!我上月去看《锁麟囊》,前排小伙子全程刷短视频,亮度调得老高,我这眼睛都晃得慌!”不少剧团的演员也跟着附和,说最怕演出时突然响起手机铃声,有时候正唱到高潮,“叮铃铃”一响,整个戏的劲儿都泄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那公众号也说过,戏曲讲究“一气呵成”,台下一乱,台上演员的身段、唱腔都受影响,这话算是替艺术家们说了句公道话。

但反对的声音更响亮。天津的李阿姨直接晒出自己的戏票根和手机静音截图:“我看了三十年戏,从来没在剧场里掏过手机!他俩咋不说咱们内地观众抢票多积极?去年于魁智来天津演出,票半小时就抢光了!”还有人找出了香港演出的小插曲,说有次某名家唱《野猪林》,台下有个观众突然喊“好”喊早了,引得全场哄笑。《北京青年报》也出来说句公道话:“不能光说缺点,这些年内地剧场规矩进步大了,这么比不实在。”

没过几天,有人把完整采访放了出来,大伙才发现,于魁智其实还说了“内地观众热情,爱研究戏,散场后还围着问问题”,只是那段被剪了。即便如此,戏迷们的争论还没停,有人说“说话得讲究方式”,有人说“规矩确实得立”,吵来吵去,倒把“看戏该守啥规矩”这事给聊透了。

为啥俩句话能惹这么大风波?说到底,艺术家和咱们戏迷站的角度不一样。

于魁智和李胜素是干了一辈子京剧的人,对舞台比啥都较真。后来于魁智回应这事时说:“京剧的身段讲究‘圆场要稳,亮相要准’,有时候一个闪光灯晃过来,眼睛一眯,亮相就偏了,自己都觉得别扭。”李胜素也说:“不是挑观众毛病,是真希望大家能安安静静听段好戏。”这话懂戏的人都能理解,就像唱《贵妃醉酒》里的“卧鱼”动作,得一气呵成,台下要是突然有人走动挡着视线,演员心里一慌,动作就软了。中国戏剧家协会早出过《看戏礼仪指南》,里面写着“不拍照、不喧哗”,就是怕坏了演出的“气场”。

可咱们戏迷不这么想。不少人觉得,“凭啥说内地观众不如香港的?”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老检票员王师傅最有感触:“十年前看戏,手机响、小孩哭是常事,现在不一样了,进场前大家都主动关手机,还有人自带望远镜,就怕漏了细节。”国家大剧院去年统计过,大城市剧场里不守规矩的也就8%,比五年前少了一大半。有戏迷说得实在:“咱们不是不懂规矩,是进步得慢了点,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啊!”

还有个关键问题,就是那段视频被剪过了。原本于魁智夸内地观众“爱琢磨戏,上次演《四郎探母》,散场后有个小伙子问我‘叫小番’的调门怎么定的,特别专业”,这些暖心话都没了,只剩“挑错”的部分。网上传东西就这样,一剪一拼,意思就变了。要是一开始放完整的,估计也吵不起来。

抛开争论不说,这些年咱们看戏的规矩,确实变了不少,但老问题也还在。

先说好事。这几年京剧火了,不光老头老太太爱听,不少年轻人也买票进场。文旅部数据说,2023年全国唱了41万场戏,比前几年多了不少,一半以上都在基层。为了让大家懂规矩,剧场也下了功夫:国家大剧院开场前放动画片讲礼仪,长安大戏院的服务员会轻声提醒“手机关静音”,上海京剧院更贴心,专门开“戏迷课堂”,教大家“啥时候叫好最合适”。

其实在剧场礼仪上,现在也有很大进步。有剧场做过调查,92%的观众都会主动关手机,87%的人说“有人提醒挺好”,这进步确实肉眼可见。

但糟心事也没断。最常见的就是拍照,尤其是名角儿亮相的时候,闪光灯“咔嚓”一下,全场都受影响。上个月有场《霸王别姬》,有个观众举着手机录视频,被演员当场提醒,结果还闹了别扭。还有些人觉得“我花了钱,想干啥就干啥”,嗑瓜子、聊家常,把剧场当茶馆了。更头疼的是基层演出,有时候在乡镇搭个台子,没服务员提醒,小孩乱跑、大人喊人,演员也没法说啥。

看戏规矩不是一天养成的,老戏迷懂,但新观众得教。不能光怪观众,剧场、剧团也得想办法引导,慢慢来。这话在理,规矩是“养”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

吵了十几天,于魁智和李胜素终于通过京剧团说了句软话:“上次说话太直,不是说内地观众不好,就是想大家一起把看戏的环境搞好,对不住大伙了。”这话一出,不少戏迷也消气了,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京剧好。

其实艺术家和戏迷,本该是“一家人”。于魁智他们盼着台下安安静静,能把《定军山》的唱腔唱得更稳,把《穆桂英挂帅》的身段摆得更准,这是对艺术负责;咱们戏迷花钱买票,想安安静静听段好戏,顺便拍张照片留个纪念,这也能理解。但得有个度,拍照别开闪光灯,接电话赶紧出剧场,这不耽误事儿。

再说了,内地观众对京剧的爱,一点不比香港少。有数据说,内地戏迷一年平均看3场戏,比香港多1场,花的钱也不少。规矩这事儿,也得慢慢教。学校可以给孩子讲讲“看戏要安静”,剧场门口摆个“礼仪牌子”,老戏迷带新戏迷的时候多提醒一句。

香港和内地的看戏习惯不一样,也没啥“谁好谁坏”。香港观众安静,适合听《空城计》这种慢节奏的戏;内地观众热情,唱到精彩处齐声叫好,演员也更有劲。就像吃面条,有人爱清淡,有人爱麻辣,各有各的味儿,没必要比来比去。

于魁智李胜素这事儿,吵归吵,倒让更多人知道了“看戏该守啥规矩”。现在去剧场,明显感觉手机响的少了,闪光灯也没了,老戏迷们看得更舒心,演员们也演得更投入,这就是好事。

京剧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得靠艺术家好好演,也得靠咱们戏迷好好护。下次再进剧场,咱们主动关了手机,安安静静听段《二进宫》,等演员唱完了再使劲叫好,这不光是给艺术家面子,也是咱自己懂戏、爱戏的样子。

说到底,看戏图的是个乐子,守规矩是为了让这乐子更纯粹。只要大伙互相理解,往后京剧的场子肯定越来越热闹,规矩也越来越讲究,这才是真的好!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