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父亲答应我们不再外出,可接了电话后,穿上戏服出去唱戏了
更新时间:2025-09-27 11:12 浏览量:1
河南人爱听戏,也爱唱戏!
多年前,我从外地回到河南老家,早上的时候出去喝胡辣汤,骑着共享单车随意溜达,路过公园的时候我就发现,有的人在唱戏。有时候下午出去办事,也会在公园或是某个街道某个拐弯处看到有一群人,他们都在听戏。
这不是什么庙会,也不是什么人发起的活动,而是大家自发这样的。
你爱唱,我爱听,所以在河南的很多地方,听到豫剧的声音会很多,但凡有人开嗓子,那么就一定有人会驻足听唱。
而我的老父亲,今年已经60岁了,我们一直劝他别再出去唱戏,他也答应的好好地,只是,接了一个电话,还是出去了!
1.
在河南听戏的人多,唱戏的人也多。
我也是从小耳濡目染,经典的《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秦香莲》、《抬花轿》等等都是会唱一段,那个时候很多家里都是看《梨园春》,几乎大人小孩都爱看!
除了在电视上,到了每年的春天,是我父亲最忙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村里庙会多,有人请过去唱戏,父亲几乎都是从过了年开始忙碌,一直唱到五月份,唱到收麦子。
我也很喜欢赶会,尤其是春暖花开,几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别的村听戏。
说是听戏,其实就是去玩。
很多时候,我们是骑着脚蹬三轮车,带着长辈去,他们听戏,我们就去套圈或是玩飞镖。
如果我是去父亲的戏班,那就不得了了,我会经常去戏台后面,跟那些长辈们说话聊天。
想当年,很多人对戏台是有着很多幻想的。
在我们这边还有一个规矩,就是还愿。
还愿的人,基本会请一天或是一场戏,这天还愿的长辈会带着孩子来进庙,唱戏的人会给这个孩子画上一点画。
这在我们小时候,很多人觉得是稀罕的事情,可了不得。
不过对于我而言,这是家常便饭!
2.
慢慢地,现在庙会还在,唱戏的还在,但是村里也没啥人了。
以前唱戏,父亲说十里八村的人都过去听,里三层外三层的堵着,场面十分的热闹,乌泱泱的全都是人。
可是现在,没啥人了。
而父亲呢,也已经是60岁的人了。
我们就劝他,别唱了,毕竟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在家养老。
他答应了我们。
但只是接了一个电话,还是穿着戏服出去了。
我们拦都拦不住。
后来才知道,他们开了一个戏,本来演员是够的,但偏偏有个人家里有事实在是来不了,最后团长就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说,戏开了,就必须去,不能空着。
其实这样的场景,我也见过很多,相信很多网友也见过。
就是一个老人撑一把伞,在下面听着,而台上,就是一群人按部就班的唱着戏。
因为戏一旦开了,就不能停!
3.
不过值得一说的就是现在生活好了,听戏的人生活好了,唱戏的也是如此。
在九几年,甚至更早的时候,父亲冬天出去唱戏都是靠团长来接。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一群唱戏的师傅在我们家集合,母亲就把劈柴拿到屋里,给他们生火,几个人围着火堆说话聊天,吃着花生。
那个时候家里虽然没有电视,但是我依然很怀念,听着大人说着趣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后来有了摩托车有了小四轮,父亲出去唱戏也比较方便了。
豫剧,似乎是刻在河南人骨子里的一种情感一种血脉。
我可能是因为身边有人唱戏,所以从小就喜欢听。大部分人,小时候是不喜欢听戏的,就喜欢看《倚天屠龙记》或是《虹猫蓝兔七侠传》。可是说来也奇怪,到了四十岁之后,很多河南人开始喜欢听戏了,他们说这个是血脉觉醒!
也不仅仅是喜欢听戏,小时候不乐意去干农活,现在也是比较喜欢,除草、浇水,砍玉福福(玉米)割豆子都是比较积极的。
已到十月。
大批的游子开始回家过国庆,而我父亲,也开始出去唱戏了。
这场景如此往复,如此循环在河南这片土地上!
一群人爱听,一群人爱唱。
他们下雨也想过来听戏,台下一个人,他们也会坚持唱完一场戏。
这独特的现象,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