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稀奇,一棵树上3种梨!百年梨园里,品茶话丰年

更新时间:2025-09-20 19:23  浏览量:1

秋分将至,梨园飘香。9月17日,在商河县殷巷镇李桂芬村的百年梨园里,雨后的梨树翠绿欲滴,树梢浅黄、浅绿的梨子格外诱人。空闲的沙土地上,各种蔬菜更是饱满丰腴。71岁的李传胜正忙着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鸭梨采摘价4块钱一斤,比市场上贵不少,可游客就喜欢自己从树上摘的感觉。我们提前摘好了,游客可不认。”老人笑着说。虽然价格高出市场价一倍,但采摘销售却占了果园总销量的六成以上。

李传胜在梨园中摘梨。

李传胜家有4亩梨园,种着七八个品种的梨树,其中最老的梨树已有400年的历史。“这些老树都进行了高接换头,更换了新品种。有两棵老梨树,每棵树上我都嫁接了3个品种的梨,很多游客就相中了这两棵树上的梨。”老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园里的品种:“梨子可是中秋节的大节礼,等到秋分时节,甜度就正好了。”

一棵梨树上有三种梨。

梨树行间,空闲地上的各种蔬菜瓜果长势喜人。韭菜、甘蓝、茴香、白菜……老人掰着手指头数着园里的蔬菜品种:“有点空地俺就种上菜,反正不能让地闲着。”

“种梨园,比去坡里种地累,春天要上肥修剪,秋天摘梨后又要施肥,一年两遍肥,再加上打药、套袋,活计不断。”老人说道。

为了卖菜,李传胜每五天就要去周边的集市赶集,殷巷、怀仁……哪里有集就去哪里。说起今年的收成,李传胜品了口梨园小屋外桌子上的茶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这4亩梨园,共有70多棵老梨树,每年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得有6000多块钱,去年梨园加上林下空闲地的蔬菜总共卖了4万来块。”这些梨园,李传胜每年都要买1000多块钱的牛粪用上。“使牛粪长出来的果子才好吃,光上化肥可不行。”他说。老人另外还有6亩苹果园,虽然苹果效益不太理想,但得益于地理位置好,来采摘的人多,红香蕉苹果卖到了6元一斤,比市场上高出近一倍。

游客在梨园中买梨。

除了果园,李传胜家里还有7亩地种着玉米和小麦。他说:“上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今年玉米更是大丰收。”

梨园里农家乐经营者李方田家梨园中有一颗400年的梨王老梨树,树干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我们农家乐是中午炖鸡,晚上烧烤,在百年梨树下,吃点喝点美得很”。李方田说。

百年梨园里,400多年的梨王,一人抱不过来。

“村里共有古梨园300亩,由26户村民经营着;428亩耕地,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今年风调雨顺,玉米估计亩产1400到1600斤,是个大丰收的年景。村里还依托百年梨园,发展起了梨膏、梨醋饮等加工增值产品。”李桂芬村党支部书记李传林介绍道。李桂芬村眼下每年进村游玩游客有10万人左右,旺季是春天四月和秋季采摘的时候。村里今年还与携程等多家旅行社签了协议,吸引更多人进村旅游。

李桂芬村一景。

梨园南边村子中心的位置,正是滳河古陶产业园的位置。这里配套建设了展馆、制陶车间等设施,还建设有济南市最大的柴烧窑炉。“当时选在这里建产业园,就是看中了古梨园人气旺人流大,旅游团常年不断。”古陶主理人庞云霞表示。“村民也会慢慢参与到制作古陶产业中,既传承了技艺,又增加了收入。”

滳河古陶文化产业园。

古陶主理人庞云霞在整理陶艺作品。

陶艺作品。

向南不远的逯家村,留兰香产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逯家村联合周边八个村庄成立了留兰香产业联合党委,带动全镇留兰香种植面积突破八千亩。在这里,科创服务中心、精油加工车间、香水车间等十个产业链项目拔地而起。

殷巷镇李桂芬片区负责人刘凯强介绍,“粮安商河·陶梨留香”片区覆盖殷巷镇、怀仁镇9个行政村,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10844人。片区依托粮食、果品、留兰香、鲜食甘薯四大产业,重点打造鲜食甘薯小镇街区、李桂芬百年梨园、古陶文化产业园、留兰香产业园等,推动乡村振兴由“点上出彩”向“面上拓展”转变。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