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看电视咋这么难?盼有线电视免费政策先落地,太需要了
更新时间:2025-09-15 07:47 浏览量:1
上周回乡下看我姥姥,傍晚帮她收拾屋子时,发现电视遥控器上落了层薄灰。我问她咋不看电视了,老人叹了口气说:“上个月收视费到期,一年三百多呢,你姥爷说能省就省,现在就偶尔拿我手机看两眼,屏幕小得费眼。”
这话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在城里待久了,总觉得大家都靠手机、平板追剧,但农村根本不是这样——尤其是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十有八九不会连WiFi,更别说在手机上找戏曲、看新闻了。对他们来说,电视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是每天睁眼想打开的“老伙计”:早上看本地台的天气预报,知道当天要不要去地里干活;中午看农业频道,学人家种大棚蔬菜的技巧;晚上守着戏曲频道,跟着哼两段《穆桂英挂帅》,这一天才算过得踏实。
可现在的有线电视,对农村人来说真有点“不友好”。我跟村里几户人家聊过,一年收视费基本在280到360元之间,要是想多看几个台,还得额外加钱。对城里家庭来说,这点钱可能不算啥,但农村不少家庭靠种地、打零工过日子,一年到头挣的都是辛苦钱,这笔钱就成了“可省可不省”的支出。隔壁王婶家去年就没交,她说:“不是不想看,是觉得不值——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我跟老伴,俩老人能看几个台?不如把钱省下来买袋化肥。”
除了花钱,还有一堆“麻烦事”。有次姥姥家机顶盒坏了,我舅舅骑着电动车驮去镇上修,来回四十多里地,折腾到天黑才回来。还有信号的问题,一到下雨天,电视画面就卡得厉害,人物说话“一顿一顿”的,打客服电话,人家说“农村信号覆盖难,得等几天才能上门”。结果姥姥连着三天没看成天气预报,好不容易等师傅来修好,地里的白菜已经被雨水泡坏了几颗。
为啥说“有线电视免费”得先从农村开始?不是随便提的,是真的摸透了农村的情况。首先,农村的“文化渠道”太少了。城里有电影院、图书馆、商场里的游乐区,可农村除了村口的文化广场,能去的地方没几个。特别是冬天天冷,老人孩子不爱出门,电视就成了“家门口的文化站”——要是能免费,老人不用再为收视费纠结,孩子放学能看会儿动画片,多好?
其次,农村是政策落地的“好试点”。村里住户集中,有线电视的线路早就铺好了,不像城里小区那么复杂。先在农村试免费,要是发现“信号不稳定”“维修不及时”这些问题,能马上调整;要是大家反馈好,再推广到其他地方,这样政策落地不会“翻跟头”,能真正帮到老百姓。
更重要的是,免费的有线电视,能帮农村打通“信息通道”。现在国家不是在搞乡村振兴吗?要让农民知道新的惠农政策、学新的种植技术,可要是老人连电视都看不上,这些信息咋传下去?比如村里推广新的小麦品种,要是能在农业频道反复播种植方法,老人在家就能学;镇上要办招聘会,在本地新闻里说一声,村民就不用再托人打听。这比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省事多了,也能让信息传到“最后一公里”。
可能有人会问:“免费了,运营商咋赚钱?”其实不用愁——现在国家一直在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建文化广场、送电影下乡,有线电视免费也能算在里面,把“农民自己掏钱看”变成“政府提供的福利”。而且运营商也能播点公益广告,或者加个“本地服务栏目”,帮村里的小卖部、农资店做宣传,既不影响农民看电视,也能保证运营,是双赢的事。
前几天我又给姥姥打电话,跟她说“说不定以后电视能免费看”,老人在电话里笑出声:“要是真能这样,我天天给你姥爷打开,让他好好学学人家养土鸡的技术!”
其实对农村人来说,“有线电视免费”不是“要啥高档服务”,是想要个“不用花钱、打开就能看”的电视。尽快启动这个政策,先从农村开始,让老人不用再眯着眼看手机,让农民能及时知道种地的技巧、政策的变化,这才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希望这一天能早点来,让农村的夜晚,再响起家家户户电视里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