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梨园世家之“茹”门四代武生
更新时间:2025-09-19 22:49 浏览量:2
茹姓不算太大的姓氏,但是在梨园行确是大大有名,因为有一个茹门家族,是四代梨园,且每一代都有大武生出现。
第一代:茹莱卿,京剧武生演员、琴师
茹莱卿(1864年~1923年),拜杨隆寿为师习武生,是与俞菊笙同期的著名武生。曾执教小荣椿科班,梅兰芳、杨小楼、程继先等人均受其技艺传授。
茹莱卿
程继先、金仲仁之《雅观楼》均得自茹莱卿。据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讲,梅的武工和把子功即茹莱卿所授。《木兰从军》就是茹莱卿根据《乾元山》哪吒的演技,为花木兰设计了优美的身段。《穆柯寨》亦得自茹之指点。马连良幼入富连成,初习武小生,从茹莱卿学《探庄》(石秀)、《淮安府》(贺仁杰)、《小天宫》(造化仙)等,从而打下坚实的武工基础。
茹莱卿40岁后,拜梅雨田为师,改习胡琴,琴风古朴典雅。后专为梅兰芳操琴,1919年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琴师即为茹莱卿。
第二代:茹锡九,剧武生演员
茹锡九(1882~1936),是清末民初京剧武生演员,作为茹莱卿独子,延续家族艺术传统专攻武生行当。
幼年入小荣椿科班接受系统训练,后转入福寿班深造。嗓音极佳,在《青石山》中饰演周仓时,仅凭幕内一声'啊咳'即能引发观众喝彩,成为其标志性表演特色。曾长期为杨小楼配戏,通过舞台实践吸收杨派武生艺术精髓,形成刚健遒劲的表演风格。
茹富蕙与茹富兰
1、茹富兰(1902年~1973年),著名京剧文武小生演员,11岁入富连成科班,师从程继先攻小生,武生戏得杨小楼亲授,同时接受程继先(小生)和杨小楼(武生)两位宗师指导,奠定文武兼修的艺术根基。艺术造诣深厚,表演风格对京剧小生行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茹富兰
茹派小生是茹富兰创立的小生流派,茹派以做工规范、方正见长,对于小生行当中的六生(官生、雉生、穷生、武小生、扇子生、娃娃生)的表演程式要求严格,区分明显。尤其是对唱念中的上口字、半口字、尖团字极为讲究。
在《夜奔》中融合武生与小生的表演特色,开创"武戏文唱"新范式”。将杨小楼武生表演体系与程继先小生技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其教授的学生涵盖小生等多个行当,体现全面的艺术造诣,培养出叶少兰(姑父关系)、朱福等京剧名家。
2、茹富蕙(1904年~1949年),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丑角表演艺术家。于1904年入富连成社,师从京剧教育家萧长华,其艺术实践贯穿京剧丑角行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与马富禄、孙盛武等同科名家共同构建了富连成社丑角表演体系。
马连良、茹富蕙《失印救火》
茹富蕙作为文丑行当的代表人物,在与梅兰芳、马连良等同时代京剧名家的合作中,茹富蕙逐步确立表演风格。尤其在袍带丑、方巾丑等文丑细分领域,通过《乌龙院》张文远、《法门寺》贾桂等角色塑造,展现出口齿清晰、做表细腻的艺术特色。
3、茹富华,生卒不详,京剧小生演员,茹富兰三弟。幼年入富连成社科班元字科学艺,初用艺名元芳,后改名元蕙,最终定名富华,长期为马连良配戏。。
第四代:茹元俊,京剧武生演员、茹绍荃,京剧小生
茹元俊
1、茹元俊(1925年~2005年),1932年入富连成社元字科习艺,初学净行后转武生,茹门四代武生。师从王连平、叶盛兰、孙盛云、高盛麟、张德华、刘喜益、诸连顺、沈富贵等,学长靠戏及黄派剧目。1948年以"筱茹富兰"艺名演出《铁笼山》获得声誉,后长期在中国京剧院。1962年拜高盛麟为师,私淑尚和玉、唐韵笙。
2、茹绍荃(1932年-2022年),又名茹韵瑛,京剧小生,茹富兰的二公子,兄茹元俊。
幼入富连成排韵字科,1948年拜闫庆林为师。茹先生家学渊源,父亲的茹派艺术、舅父叶盛兰的叶派艺术,师父的姜派艺术,集于一身,文武小生皆擅长,武功扎实、嗓音高亢嘹亮。
茹绍荃艺兼小生三个流派,目前茹派和姜派两大小生流派也近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