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梅竹芬散金赈灾民,梅兰芳光耀梨园门

更新时间:2025-09-13 05:10  浏览量:2

在光绪年间的北京城,一位名叫梅竹芬的年轻胡琴师,正带着他多年在宫廷演出积攒的五千余两白银,满怀喜悦地踏上了回乡成亲的道路。

行至京南地带,他却被眼前景象震撼:荒年饥馑,难民成群,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席棚中,无吃无穿,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梅竹芬当即做出一个改变家族命运的决定:将原本用于成亲的积蓄全部施舍给灾民。他先拿出三千两,发现远远不够后,又不假思索地将剩余两千两尽数捐出。多年血汗积蓄,一日之内散尽,他却“心中十分愉悦”。

救助完成后,梅竹芬身无分文,无法回乡完婚,只能返回北京。面对亲友同事的质疑和嘲笑,他无悔自己的决定,继续工作三年,重新攒够结婚费用。

梅竹芬的善行虽然没有立即带来物质回报,但却为家族积下了深厚德基。若干年后,他的儿子梅兰芳出生。

梅兰芳自幼学戏,8岁开始学戏,10岁登台演出。他虽早年失去双亲(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但在艺术道路上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在艺术上成就非凡,创立了“梅派”艺术,更在品德上继承了父亲的善良与慈悲,成为一代宗师。

梅兰芳的成功并非偶然。梅家素有“国重于家,德先于艺”的祖训,这一家训在梅兰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即使生活陷入困境,靠变卖藏品和借款度日,也绝不妥协。这种民族气节与父亲梅竹芬的善行一脉相承。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梅竹芬的善举体现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他无私帮助灾民,不求回报,却为后代积累了福报。

梅兰芳的成就超出了艺术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他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成为第一个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海外的艺术家。

这种跨国界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梅竹芬善行产生的广泛影响。正如佛教所言:“功不唐捐”,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

梅竹芬或许不曾想到,他当年散尽的那五千两白银,会化作儿子梅兰芳舞台上动人的唱腔与身段,会随着《贵妃醉酒》的醉步、《霸王别姬》的水袖流传于世。

梅兰芳终成享誉全球的表演艺术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身后留名千古。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饥荒之年,一个年轻人放下个人幸福,选择救助他人的决定。梅氏父子的故事印证了中国古老智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