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每周一籍 |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易余曲录》:戏曲和科举竟然渊源这么深

更新时间:2025-09-03 13:25  浏览量:1

《易余曲录》

【清】焦循 撰

陈居渊 徐宇宏 校点

凤凰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你知道戏曲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关系吗?八股文又和戏曲有什么关联?

清代扬州学派著名学者焦循认为,金元时期的杂剧和戏曲形式,其实可以追溯到唐代考生为了科举考试而递交的“温卷”。

唐代的考生,要先通过当时有名望的人把自己推荐给主考官,然后再把自己的作品送上去。过几天再送一次,这就叫“温卷”。《幽怪录》《传奇》这类作品都是这么来的,因为这些文章包含叙事、诗歌、议论等多种文体,能展示考生的史才、文笔和见解。到了考进士的时候,考生大多用诗作为敲门砖,现在世上流传的几百种唐诗集子,就是这么来的。按这个说法,唐代的传奇小说其实是被当作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这正是金元时期戏曲杂剧的源头。

诗歌后来演变成词曲,有人又把传奇小说改编成词曲来表演,就成了杂剧。再后来,又演变成八股文:不再用小说题材,改用儒家经典;不谈神怪,专讲道理;把曲牌换成排比对偶的段落。

也就是说,八股文与戏曲在结构逻辑上存在相通的地方。“破题”“开讲”就相当于戏曲的“引子”;“提比、中比、后比”这些排比段落,相当于曲子的“套数”;中间插入的“领题、出题、分段”就相当于戏曲里的念白。焦循认为,人们学八股久了,忘了它的来历,还自以为是在代圣贤立言,其实那些铺陈描写的手法,不过是演员扮角色演戏一样。

焦循是研究经学、易学的专家,平时也爱“追剧”、听曲,《剧说》《花部农谭》《易余曲录》是他戏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认为,“金元文学应取其曲”:“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等,为一代巨手,乃谈者不取其曲,仍论其诗,失之矣。”这些观点,几百年来至今仍未过时,宋词、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公认的。

【作者简介】

焦循(1763—1820),字理堂,一字里堂,乳名桥庆,晚号里堂老人,江苏甘泉(今扬州邗江黄珏)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经学家与易学家,扬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焦循治学严谨、著述宏富,识见精卓,精于经史、历算、训诂,尤其是《易》学。

焦循出生在一个三世传《易》的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少年时便熟读儒家经典和先秦诸子百家之书,但屡试不第。直到39岁才考中举人,但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又受挫。从此他便告别了科举,返乡归卧扬州北湖,筑室“雕菰楼”,深居简出,潜心于读书和学术研究,以“江南名士”享盛名于大江南北,被乾嘉学者推崇为一代通儒。

整理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