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纪实文选86—梨园口战斗中的陈海松政委 李良兴
更新时间:2025-06-30 03:20 浏览量:9
梨园口战斗中的陈海松政委李良兴
节选自李良兴《怀念陈海松政委》一文,载中共张掖地委 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红西路军史料》第6辑,1988年10 月,第105—106页。
1937年3月12日,这天是我们红九军惨遭损失的日子,也是50年来,我最害怕回忆的伤痛的一幕。
原来,甘州南关那次战斗,并没打成。是西路军总部突然发来急 电:赶回倪家营子,有任务。我们三个团合伙带有一部电台,由陈海松 政委直接指挥,他看完电文,紧了几下眉毛,思索了片刻,手一扬:“执 行!”我们就撤离了修筑好了的战斗工事。回到倪家营子后他就去开了 半天会。总部紧急决定,从祁连山经戈壁滩直达新疆去。
可是,我们的行动,被国民党马家军紧紧监视着。我们在前面走, 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地尾随而来了,我们整个西路军到了最后关头,半 年多时间,我们在无根据地、无内外粮供和武器弹药补充情况下,又是 人生地疏的大西北复杂地形、在多变气候条件下的孤军奋战,我们面对 大批马家骑兵,国民党飞机和大炮的“围剿”,军事实力对比十分悬殊。
3月12日清晨,我们九军1000余人进入祁连山的关口,即梨园口, 我们的战略意图是紧紧守卫梨园口,堵住敌人的追兵,好让总部和三十 军通过。头天夜里,走了一整夜,饭也没吃一口,人困马乏的,一到梨 园口,陈海松政委立即率领我们军部一行人,上了一个高包看地形,计 划占领几个制高点,他的部署没来得及实现,只走到半山腰,就望到了 不远处的路上,敌人的骑兵黑压压、杀气腾腾地盖了过来,陈海松政委梨园口战斗中的陈海松政委十分镇静,他大声喊:“叫人们都上山拼了!”
敌骑兵的速度,在沙漠中比汽车都要快,我们九军的部队没来得及 上左边的制高点山包,敌人先冲上去了。
特别伤心的是,我们的子弹又奇缺。当时除我们军部人员还有挺轻 机枪和每人有30发子弹外,战斗部队简直是完全处于束手待毙的状态 中。敌人一上高地,机枪一吼呼,其死伤惨状,目不忍睹,难堪回首啊……
陈海松政委和我们都在一个山包上,梨园口右边的山包已被我三十 军一部控制。如果他决定以生和逃为出发点的话,我们警卫人员完全能 掩护他很快撤走的。然而,一贯英勇作战的陈海松同志,没这么做,他 是一贯“责尽道义”的将领,他公开说过“要给三十军争取时间”的话。 于是,连我们劝他的话,也一概不听了,尤其是见到同他生死与共八九 年,经历百战奔涉几万里的老战友一个又一个惨遭阵亡,他两眼已愤怒 得血红血红的,已是悲痛至极,他全力以赴,与敌拼搏。
在我们机枪手倒下的一刹那间,陈海松同志猛地跃起,飞一样地前 去抱起机枪。他在过去当过机枪连指导员,枪法精熟,扫倒了敌人一排 后.吸引了300米外对面山头上敌人的注意力。敌人占领的山头比我们 高一半,居高临下集中了全部机枪对付我们这挺唯一的轻机枪,一阵猛 烈扫射,陈海松同志倒下了,他身边的一名警卫员和另一射手以及我们 其他随卫人员都中弹了。
我手中的快慢机还有子弹,我在点射着接近我们山包的敌人,几乎 一弹一个,打得正带劲。陈海松政委倒下时,我还全然不知,是军部的 一参谋抱着他,听后来说,他停止呼吸时,还嘱咐:帮帮三十军,撤…… 撤退。
当我听到大家的哭声,弄清是陈政委中了弹,我急昏了头,杀敌射 击也不管了,我拉起身边的警卫员“王大娘”,就往他身边奔去,我一 边抹泪,一边把快慢机横挂到胸前,双腿往下一跪背起陈海松血糊糊的 身躯就沿山腰的一条沟坎跑。我不顾一切地喊:政委,政委,坚持住!
我们会冲出去的!跑了几步,在我身后抬着陈海松政委两只脚的“王大 娘”就发现陈海松政委已辞世了。小王叫我放下,我仔细看了看陈政委, 他全身打的到处是弹洞,简直没有一块完整的肉……
我们还处在蜂拥冲来的敌丛中,小王说:把政委掩埋一下吧……我 们就选了一个沟凹把陈海松同志遗体放了进去,我用双手撮土,刚埋了 他身子的一部分,我的右脸就被冲上来的敌人刺刀一戮,顿时,我眼冒 金星,身子猝然欲倒。但,我头脑很清醒,我不顾满脸的血污和伤口剧 烈的疼痛,用跟许世友军长学过的一个“鹞子翻身”的武术动作,拔出 胸前的25发子弹的快慢机,趁猛一扭身的当口“嗒、嗒、嗒”一个横扫, 把前后的三个敌人全击毙在陈海松政委的遗体旁。
也许是奇遇吧,也许是因果报应吧!在我想同陈海松政委的遗体告 别时,竟出奇地射杀了三个敌人,这倒是对陈海松英灵最好的祭奠了! 尽管,陈海松同志的损失,决非是三个敌尸能补偿的,但是,在恶战的 阵地上,能以血还血地及时进行有效地报仇雪恨,这不能不说是巨大不 幸中略有小快啊!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是大问题。”
回忆50年前长征和西路军中我敬爱的陈海松同志,不禁想起了毛 主席悼念罗荣桓元帅逝世这句名诗。像陈海松同志这样的伟才英杰离世 时才25岁,他一没过一天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二没结过婚享受人间天 伦之乐。他自己的话说得很好,他曾对我们作动员说:我不把马匪、国 民党坏蛋扫光,我就不结婚!要结,还不容易?我是军政委,人也没怪 相,这独立团有的是好姑娘。可是,结了婚要生孩子,寡妇孤子,不害人! 大家应像我这样办啊!
这时我们太平盛世的四化建设的今天,是多么使青年一代难学和不 可思议的啊!然而,这恰是要使今天青年一代,缅怀和效仿的可贵的高 尚情操!
正是为这些,我才作此文,也是“责尽道义”吧。请陈海松万古不朽的英灵愉悦,也盼我们健在的当年苦难历史见证人们不负烈士的 希望而努力贡献余热,更盼我们下一代青少年们把陈海松同志的品质 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