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文摘:剧作家纪丁与贾平凹先生相逢在“土炕”
更新时间:2025-08-02 11:13 浏览量:10
与贾平凹先生相逢在“土炕”
纪丁
几十年前的冬季,我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名叫下白霜村搞扶贫下乡。这个山庄地处三川河旁,背靠面对的都是大山。刚来时还是夏未初秋的季节,那满山的野草野花,那三川河潺潺的流水,我们下乡几位同志由于在城市居住的原因,只顾领略山色风光,欣赏山野风情,倒轻视了贫困与扶贫的任务。当冬天来时,山是光秃秃的,村边的河上也结了厚厚的冰,冰上还覆盖了厚厚的黄土。
一天下起了大雪,铺天盖地,吕梁山脉变成了白雪的世界。同来的几位归城为村里办事去了,留下来的我面对寒冷与大雪,只好躲在窑洞里,坐在暖暖的土炕上,身上被着棉大衣顺手翻着一本贾平凹的小说与散文集子《太白山记》。我满有情趣地看着,当我看到短篇小说《土炕》时,一下子被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深深地吸引住了。平凹先生以极其简炼生动的语言,为读者描写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歌颂了一位为中国革命而贡献了终生的陕北大娘的艰辛经历。作者笔下的“土炕”是革命根据地的象征,那土炕上的女人是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典范。土炕上的“这大娘”,在整整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她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自己的土炕上抢救与保护了共产党干部的三代人。她不图报答,她无怨无悔,临终她还念念不忘“要守着这盘土炕,他们(革命干部)如再遇到了个难可到哪儿去呢?”
一个不到几午字的短篇小说令我激动不已,小说中的“这大娘”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使我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与做人的基本品格久久思索。当时我似乎悟性顿开,深感山、陕山脉与峡谷中流淌的黄河更加壮美,那山野村庄中的窑洞和盘盘土炕又暖又大。而我又由土炕联想到山里人的纯朴、憨厚、博大的心胸。当时我正在山西省晋剧院做领导与编剧工作,我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协,我想把这个短篇小说改编成一部戏曲剧本搬上舞台。但当时由于扶贫工作的繁忙,我正在为村里修建三川河桥而上下奔走,我的剧本创作迟迟不能动笔。然而,那“土炕”和“土炕”上的“这大娘”却深藏在我的心中,时时激起我创作的兴趣、欲望与激情,也同时给我做人和做事立下了一个标本。
一年以后,我从吕梁山结束了扶贫工作返回了我的工作单位。但阴错阳差的是,我这位学戏曲编导专业的竟被调到山西电影制片厂任职。而且刚到新的岗位不久,奉命立即投入电影《刘胡兰》的创作。当把《刘胡兰》拍摄完毕,当我看完了首映演出还未离开座位,突然“土炕”与“这大娘”又在我的思维中涌动,我下决心要抓紧投入“土炕”剧本的创作。但此时我不是将它搬上戏曲舞台,而是想先写部电影文学剧本。我从电影院归来,给贾平凹先生拨通了电话。这样一位大名人、大忙人竟然正好在家,话筒里传出来他那浓重的陕南口语的应声“我就是”以及和他的庄重简炼的对话。当我向他谈了我将要把他的小说改编成剧本时,他说:那篇小说很短,情节很简单,要搞电影与戏曲难度大一些,因为要填充更多的内容,要进行艰辛的再创作……。在结束对话时,平凹先生又说,你来一趟西安嘛,咱们是秦晋之好,只一河之隔,你来嘛。……
这次通话之后,我原本想立即起身到西安去与平凹先生共商改编事宜。但由于接受了电影厂对曲影片《窦娥冤》的改编及操作诸多系列任务,创作的冲动又被冷却了下来。拍摄完《窦娥冤》以后,我累极了,身心憔悴已使我无法动笔写任何东西,甚至连报刊方面的真诚约稿我都一一谢绝。从来没有过的身累、心累,我病了。然而当我在病床之上躺了不久时,“土炕”与土炕上的“这大娘”仍在我的心胸中激荡与牵绕,我顾不得了身体的劳累与病况,我完全进入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创作佳境。我耗费了半个来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土炕》的创作。文学剧本完稿以后,我征求了不同年龄段的作家与文艺家的意见,他们以真诚的心灵给予了剧本以肯定。老作家鲁克义先生看了剧本后,突然向我说道这也是一个舞台剧的好题材,具有典型意义,你何不把它写成舞台剧本搬上舞台呢?我再次加强了这个动意,如果在舞台上能展现出女主人公50年的人生经历,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因此,当我把电影文学剧本送到拍摄单位与导演手中,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操作之后,我便开始了创作舞台剧本的动意。后来我把我的电影剧本给了蒲剧院的任跟心。她是含着泪看完了电影剧本的,并还推荐给他们剧院的导演看剧本。当时她很兴奋,她说:你快写吧,写成之后由我们剧院来排演。就由我来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杨三妞。兴趣是做每件事情的基础,既然一个青年表演艺术家已经热爱上了我笔下的女主人公,并对塑造女主人公50年的人生历程有着足够的信心,可想我创作的情绪是何等的高涨。我的初稿出来之后,为了使舞台剧本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我约了剧作家王颂先生与我进一步完成。就在1998年岁未的整整一个月中,我们艰辛的劳作完成了戏曲本《土炕上的女人》的第三稿。记得在宣读剧本时,任跟心一行五人专程从临汾赴太原,大家是淌着泪水听完剧本宣读的。不久,由省文化厅出面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著名的老一代戏剧家贾克、邓焰、张焕诸先生以及中青年戏曲家郭恩德、艾治国等人给予了赞誉与支持。当电影文学本与舞台戏曲本均在紧锣密鼓的操作与排演时,突然贾平凹先生浓重的陕西口语“你来嘛,你来西安咱谈嘛……在召唤着我。是的,我应该立马登程过黄河到西安去与贾平凹先生见个面,向他讨教创作中的学问了,我急急起程赴陕,随同去的还有蒲剧团的副团长亓建生和这部剧本的责任编辑段惠芳。当列车行驶在黄河大桥上时,隔窗遥望奔腾的黄河以及两岸的陕山风光,我耳边又禁不住响起了平凹先生的声音:你来嘛,咱们秦晋就隔着一条黄河嘛!
到了古都西安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我用电话与平凹先生做了联系。他仍是一口浓重的方言土语,说:今天先住下吧,我明天上午9时在文联我的办公室等候你们。平凹先生历来说话极其简炼,但他却向我详细讲说了文联的地点及乘车路线。
第二天我们按时赴约,平凹先生也是准时坐在他的办公室等候着我们。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相遇,平凹先生虽非电影名星,但凡读过他的作品的人对他的模样也并不陌生。那张永远平静的脸,那双永远深思的眼睛,令人感到亲切。首次面会,谈话完全是在一种文人式的气氛中进行的,彼此客气而又极其坦诚,双方热情而又语言极简炼。我先把电影文学剧本《土炕》与舞台剧本《土炕上的女人》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顺手翻了翻,微微笑了一下说:我没有想到一个三、五千字的短篇,你竟能改编出一部电影与一部戏曲,我一定要认真看看。接着平凹先生起身为我们倒水,顺口在赞美着山西的戏曲艺术。他说:前几年我过了一趟黄河,到了运城正好赶上山西省在那里搞戏曲调演,我看了几场戏。山西戏曲真是了不起,古老而又善于改革,有几个蒲剧的演员我还能叫上名字的,如任跟心、郭泽民、武俊英等等,他们的表演精彩得很。……平凹先生说话慢慢的,表情质朴而慈祥,我似乎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他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气质。在彼此冷场的时候,我信口问了一句:最近又在写什么了?他淡淡地一笑,应答:写什么了?!什么也没有写。现在比业余还业余了。平凹先生并没有说明“比业余还业余“的原由,但坐了不久我们就发现他办公室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不是要让批文,便是请示某项工作,他的主要职务是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当然要天天坐班了。看见他的工作很繁忙,我们便告辞。他热情地送我们下楼并再次说:我一定抓紧时间看,看完后咱们再交换意见。这次与贾平凹先生的会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在西安住了两天。春夏之间的四月,古城西安天气清爽而温暖,我们兴致极好地游览了几处名胜古迹,品尝了陕西风味小吃,领略了六朝古都与古都今人的独特风韵。同时也听了秦腔戏。两日之后的晚饭时分,我们正在羊肉泡馍馆就餐,手机响了,传来了平凹先生的话音:我已读过了剧本,咱们明天下午谈谈,地点这是在我的办公室。
翌日下午,我们又如约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当时他正有客人,一见面便热情地让坐、倒水。也可能是一回生,二回熟吧,他精神满好地一边接待我们,一边向我们介给先于我们到来的客人:这位过去也是搞戏曲的,现在搞了电影业,都是同行,一起谈吧。
平凹先生那质朴微笑的脸,似乎给我产生了一个特别的认定:他今天的情绪极好。我们彼此间也是一阵随意性的慢谈,他总是慢条斯理的说话或是回答着话,言归正传的时候,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剧本与几页稿纸。,然后说:这两天总是有外事活动,脱不开身,每天总是很晚了才看剧本,顺便写了些感想性的意见。看了剧本,心里很是高兴,所以到了零晨两点时我又写了对剧本的印象。剧本写的不错,情节与人物都对原著进行了很大的填充与丰富,有些人物更加情节化与戏剧化了,这可能是你们搞剧本创作者的一大优势。特别令我欣慰的是电影文学本与舞台戏曲本在语言上保持了我原著的味,这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几个人物都活起来了,情节丰富了,然而立意都尊重了我的原著。舞台戏曲本最后留了个光明尾巴是必要的,因为戏曲与电影不同于小说,它是要同观众直接交流的,要有美好与希望。其实这些话我已经写在稿纸上了。平凹先生说着把他手中的几张稿纸给了我。我匆匆浏览了一下,只见上面写着:“《土炕上的女人》读后印象——我不懂戏曲(平凹先生是在谦虚。他对戏曲及其它民族艺术都内行,我似乎在一个什么资料上看过,他的人生道路中曾经与秦腔剧团有缘。此剧本有了新的手法,文辞很优美,又充满了生活味,估计演出效果不错,内容上把原著拉长填充,增加了许多情节,人物也大有变化,但仍保留了原著的味。……”接下来,平凹先生还就对剧本如何进一步完善修改,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我们告别已是快要下班的时候。但我们仍谈兴正浓,彼此也极对脾气,极真诚,也极愉快。这时走进来几位他的同事,平凹先生说:今天我想请你们几位吃顿陕西的风味小吃,秦晋之好岂能不礼乎。可惜今天正好是我的四十七岁生日,我今天对你们几位也只好不礼貌了。我答:咱们还是在山西省相见吧,等《土炕上的女人》排出来,我请你过黄河那边去看戏,顺便也观赏一下尧都平阳一带的人物古迹及黄河的壶口瀑布。
平凹先生说:我要去的,要去看戏,要去看看苏三监狱、广胜寺庙、古槐移民、元代壁画等文物古迹。好,咱们山西见吧。我再次祝愿您们的戏能排成功!
这是一次愉快的会见,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成功而愉快的合作。
当几个月过去之后,《土炕上的女人》已经搬上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与专家们的高度赞誉时,我们仍忘不了那次愉快的会见与愉快的合作。
·艺术友谊·
致贾平凹(一)
平凹先生:
这些年来虽然读了你不少的作品,但难有机遇与先生相逢过一面。几年前我在读你的短篇小说时,发现了《土炕》并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当时我正在我们省的戏曲剧院做着领导与编剧工作,很迫切地想把你的小说改编成一部舞台戏曲剧本。但由于不久我便被调动了工作单位去搞电影工作,从而又产生了把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的想法。几经周折,我与你终于通了电话,在电话中各自谈了些创作意见。现经过一年来的创作。把电影剧本的想法和舞台戏曲剧本都搞了出来,不久将专程送上,请你指教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由于短篇小说的局限性,在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时(当然舞台戏曲本完全是依照电影本的情节发展的)进行了大量的情节的填充、扩展以及再创作。特别是对木墩与吴二章这个人物进行了全新的重郑,不知您是否满意?请阅后指出意见。监狱、广胜寺庙、古槐移民、元代壁画等文物古迹。好咱们山西见吧。我再次祝愿您们的戏能排成功!
这是一次愉快的会见,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镒成功而愉快的合作。
当几个月过去之后,《土炕上的女人》已经搬上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热烈欢迎与专家们的高度赞誉,我们仍忘不了那次愉快的会见与愉快的合作。
平凹先生,我们正盼着你的到来呢!
其二,由于电影、舞台剧的创作与小说创作规律的差异性,我给你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这大娘”起了个名字叫杨三妞,给“这大娘”青年时代的“小猴猴”丈夫起了个“张木墩”,意在有山野情趣,不知您同意否?
其三,由于电影与舞台剧的人物直接面对的是观众,所以很难表达你原著中的冷峻与凄美。当然也由于不能说明的客观原因,我把剧的尾声增添了些“光明的元素”,倒也未伤原著的本意,不知你是否能够接受剧本意图。当然电影剧本与舞台剧本仍在不断地修改加工之中,或许改来改去就与现在有所不同了。
其四,电影剧本与舞台剧本在创作过程中语言及风土人情我力求保持你原著的风格。因为我也是黄河岸边的晋南人,对你原著的人物、情节、语言等等是极为熟悉的。怕的是表现不够,表现不深,现仍在加工之中。
总之,当你接到剧本之后衣在百忙中看看,提出宝贵的意见,力争搞出一部好的剧目来。改编名人名作是件极难的事情,但既已经把事情做起来了,我还是有信心做好的。
致以朋友的敬礼!
致贾平凹(二)
平凹先生:
《土炕上的女儿》经过艰辛的创作历经五个年头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成功。这部戏首先为我们的女主角任跟心争得了“二度梅”表演大奖外,另外还获得文化部的“文华奖”,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第七届曹禺戏剧奖”以及中国戏剧现代戏研究会颁发的“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成就奖”等多项奖项。饮水思源,这些成就的取得还是你的小说《土坑》的功劳。我想剧组的同志都会明白这一点,也会永远记住这一点的。《土炕上的女人》剧组将于五月底结束成都的演出转程,应陕西省文化厅的邀请,为振兴秦腔调演大会助兴演出,到时请你务必去看戏。你过去虽已看过两次了,但仅作了些修改。一部戏总是这样,一边演出一边加工修改,总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近几年读了你不少的长篇小说,《白夜》、《高老庄》、《怀念狼》等。前几日逛书店,又买了一本《收获》文艺刊物,上面有你的长篇《病相报告》,很快读完,我觉得非常不错。几部小说相比,我可能更爱《病相报告》。也读过你的几个短篇《阿吉》、《猎人》,都是不错的。但令我常常回味的还是过去的中篇〈五魁〉、《晚雨》、《天狗》等等。因而我就很想把〈天狗〉改编成戏曲舞台剧本,已有大概的构思与设想,也写出一个初步的结构,待完成之后再请你指教。
我已五十有二。由于各种客观环境的因素,我总感觉到我老了。可能也确实是老了,常常总觉得心力疲惫,创作的热情已难以点燃。因而总是时常把你作为楷模,在勉励自己,振作精神,多创作些作品出来。
你近来身体如何?望珍重!
致以朋友的敬礼!
贾平凹的回信(一)
纪丁先生:
您专程来西安送来剧本读过了昨夜已经到了很晚,我一边阅读剧本一边顺手记了些感受想性意风写了下来,以便咱们彼此交流。
其实我是不懂戏曲的。但我看过你们的剧本之后,感觉有了许多新的舞台表现手法,文辞又很美,全剧充满了生活味,估计将来演出效果不会错的。
从内容上看,你把一个短篇小说拉长填充,增设了大理的情节,但保持了我原著的味,也的确进行了长期的思考,精心的再创作,费了一番辛苦的。
我所能建议的只是:土炕的象征意义应加强,虽然戏曲讲究“光明”,但一定要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土炕”忘却了“土炕”,落难时才又想到“土炕”。当然如今戏曲要求“主旋律”,然而提醒共产党的干部不要忘记有恩于自己、有恩于革命的人民群众岂不是真正的主旋律?如今剧本的结尾是比砂小说有了“光明”,但应让猫猎和秀秀在长期未回来看望恩人三妞,而当三妞病危之时方才回来时,作为村长的吴二章应当指责她们母女几句,使她们有个反思。另外,再应加强对三妞宽广仁慈心怀的塑造,语言上再寻求一些感动观众的东西,更加有悲剧意义。这一点,我相信你们是能做好的。
关于电影的事,待拍摄时我们再作详细商讨。总之,电影剧本与舞台剧本现在看来都是成功的。
代问全剧组的同志们好!
贾平凹的回信(二)
纪丁先生:
5月27日在西安又看上《土炕上的女人》,又让我激动了一次,又让我对艺术欣赏了一次。你前些时的来信对我的短篇小说过奖了,你前些时的来信对我及我的短篇小说过奖了,这部戏的成功是你及全体主创人员的辛苦与才华的结果,功劳应记在你们身上。戏的成功,使我的小说又重放了一次光彩,这光彩照亮了小说也照亮了观众。戏曲创作与演出的确是成功的,我应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最近又同时看了你由《天狗》改变的舞台剧本《远山春雨》,从总体来说仍是大成功之作,我想一旦演出单位及演员对位,会与《土炕上的女人》一样好看,一样具有轰动效应。我祝贺你!
你让我提意见,还是那句旧话:我是不懂戏的,但有几点想法谈谈,供你改本时参考。
其一,现在看来三人感情方面的戏需要加强,是否可以另加一场专写天狗与月娥之间的情感矛盾。天狗是爱月娥的,但又摆脱不了李正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所以总是拒绝月娥的爱。要写足天狗内心的复杂。
其二,天狗的性格上仍需加强,要写出他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天狗的性格如果写活了,其他的人物也就会自然活起来。
其三,是否可以让月娥出现幻觉或梦境,在幻觉与梦境中让李正变成一只蝎子,具有浪漫主义,也好看。如同“梁祝化蝶”、“慧娘变鬼”、“窦娥申冤”等等,总之戏曲传统中的精华可以吸收进来,会给全剧增加情感的内涵。
以上几点不过建议而已,仅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