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南北京剧各展所长

更新时间:2025-05-15 11:22  浏览量:2

文汇报见习记者 臧韵杰

福建京剧院武生李哲在天蟾逸夫舞台耍完“林冲夜奔”的飒爽,花脸演员王越紧接着就领着国家京剧院的黄金班底在东·剧场唱响“探阴山”的浑厚。一连两天,南北两大京剧院团你方唱罢我登场,硬生生把梅花奖终评的舞台变成了戏迷的狂欢节。

三出戏三重天:武生戏的“马拉松”

5月13日下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掌声、叫好声不断。短短一个半小时,他在《林冲夜奔》的雪夜孤愤、《十八罗汉收大鹏》的佛魔激战、《江海风流》的家国悲歌间横跳,以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梅花奖的擂台上留下武行人的印记。

当李哲站在侧幕条,听着前奏锣鼓,或许恍惚间他会看见十一岁的自己——1992年,上海戏校福建代培班里那个刻苦练功的小男孩。33年过去,当年的“代培生”已经成为福建京剧院的“老大哥”,此次回沪,不仅是对他学艺至今的检验,更是他带着武戏传承的使命,向更高艺术殿堂的冲刺。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林冲夜奔》是武生演员的试金石。”总导演林为林道出选择这出戏的深意。舞台上,李哲的表演严格遵循传统。随着一声“啊嘿……”的开场回响,戏迷们的一声声“好”喊得掷地有声。李哲身着墨色箭衣,在“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她那里生死应难料……叹英雄气怎消”的唱词中,将林冲夜奔时的孤愤苍凉化入每一个鹞子翻身、每一次跺泥亮相。

这种严谨源于名家指导。张幼麟亲授的《十八罗汉收大鹏》中,李哲的把子功令人惊叹。舞台上,十八罗汉轮番上阵,李哲饰演的金翅大鹏逐一应战,各种兵器抛接分毫不差。林为林特别说明:“张老师强调‘不能走笋子’(即动作不走样),李哲的每一招都经得起特写镜头考验。”

“武生主演的大戏太少,新编历史剧《江海风流》是为李哲量身定做。”福建京剧院院长孙劲梅表示,这出戏展现出武生的新可能。剧中的郑成功既有“南京之战”中的身段展示,又有“痛失爱将”的精彩唱段,文武并重好不过瘾。

“第一次全剧彩排时,演到《江海风流》我腿都是软的,体力上已经到了自己的极限。”连演下来,这三出折子戏比演全本大戏还吃功夫。而这位44岁的武生演员一遍遍咬着牙告诉自己:这说明练得还不够!

对李哲来说,在练功房翻跟头、耍枪棒的日子就是他最珍贵的记忆,武戏早已融入他的艺术生命。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队伍里,李哲以“每日早功不断”成为标杆。福建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余守英说:“他的功是‘摔’出来的,大年三十的练功房总有他的身影。”

“得不得奖并不是最重要的。”李哲直言,能站上梅花奖舞台已是幸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让更多人看到武戏演员的坚守。“我想告诉师弟们,多练点功没事,练不死!”

老戏新编:裘派经典的当代表达

李哲登场后,仅隔一天,王越便戴上相貂,穿上蟒袍,扮演包公在上海“日断阳夜断阴”。“为什么选《铡判官》?因为经典需要继承。”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坦言。与新编戏《江海风流》的大开大合不同,花脸演员王越的表演选择“向传统深处掘进”。

这部清末传承至今的裘派经典,近年鲜少全本演出,但“探阴山”一折的精妙唱段始终令戏迷魂牵梦萦。王越在李长春等裘派名家指导下,对剧本进行了“慎重的删减和整合”,删去“花园赠钗”等支线情节,将包公出场时间提前至开演30分钟,使全剧节奏“更符合现代审美”。

音乐革新也成为该剧亮点,打破了传统幕间缓锣惯例,以音乐衔接场景转换,使阴曹地府的诡谲与人世公堂的肃穆形成强烈对比。包拯“探阴山”的反二黄唱腔源自方荣翔的创新,此次被完整保留。“我师父李长春特别开明,说只要好咱们就用!”王越说。

“师父鼓励要有自己的理解,这让我放开了手脚。”面对“铁面包公”的表演传统,王越并未止步于模仿前辈,而是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层次:怒斥江万里时的雷霆之威,安抚颜查散母亲的恳切温厚,解救柳金蝉时的悲悯痛心……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转换,通过唱腔力度、念白节奏与身段设计的精准把控得以表现。艺术指导孙桂元评价道:“他在规矩中找变化,把包公演‘活’了。”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