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学者齐声唤贤原创:京剧豫剧秦腔排位如是说系列谈(五)
更新时间:2025-03-29 17:37 浏览量:21
四、从京剧的产生与“徽班进京”的主角河南移民徽商相关来看。
“徽班”指的是“徽州戏班”,徽州以徽商而闻名,徽剧为“徽、汉合流”“以皮簧为主”“诸腔杂陈”、由徽商创研而成的新剧种”。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80大寿时,为了给高宗祝寿,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奉旨先后前来演出。这一事件轰动了朝野。接下来的年代,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和表演方法,便渐而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可以说,没有源于明代的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就没有后来的京剧。古有学者称“徽剧是京剧之母”“京剧前身是徽剧”。
徽商,则是河南移民。《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经商”。明代《安徽地志》说:“徽人多商买”。《安徽府志》称,“晋末、唐末及宋末,中国历史上3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程必定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载文《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称:徽州“大多是中原移民,相当多的是士族富户。西晋‘永嘉之乱’迁入有程、鲍、俞、黄15氏;黄巢起义时,有陆、陈、叶、孙等49氏迁入;两宋到元末明初,更是有大量的中原移民来此定居。”王继红在《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9期)载文《晋、徽商衰落的文化因素分析》,朱正坤 李矿在《商场现代化》(2008年帝35期)载文《浅谈徽商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均有徽商从中原或河南“走出”的说法。《安徽省志》称:“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先民之徽商,在富裕之后,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制出了徽剧。”由此可见,“京剧之父”之徽剧,乃为由从河南走出的徽商研创的。 田豆豆《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3月18日)载文《梨园风流润江汉》,姚钰倩《戏剧之家》(2019年第31期)载文《湖广音·中州韵》,王富有在《大舞台》(2003年第1期)载文《也谈湖广音、中州韵》,晓白《中国工会财会》杂志(2014年第10期)载文《什么叫湖广音、中州韵?》,均称京剧为“湖广音、中州韵”。湖广即指今“两湖”的湖北、湖南。
全国东西南北的戏曲采用中州韵的有30多个剧种,纯北方戏曲的不提,流行语南方的就有:江苏南部以及北京的昆曲,湖北汉剧和广东汉剧、湖北、安徽交界一带的黄梅戏,江苏的昆曲,江西采茶戏与弋阳腔,广东粤剧与粤曲,福建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北管戏(又名北曲)、高甲戏和布袋戏,福建和台湾的歌仔戏等,使用的也是“中州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