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京剧院双流派合演《一战成功》彰显国有院团改革实效
更新时间:2025-11-25 16:17 浏览量:3
守正创新拓市场艺韵革新显担当
国有文艺院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核心载体,深化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文化原创力是新时代赋予国有文艺院团的重要使命。
2025年恰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20周年,这一横跨京剧艺术与中国影史的经典IP,承载着传统戏曲与现代传播融合的初心记忆。
日前,沈阳京剧院携手保利院线开启商业运营合作,以“传统艺术市场化破圈”的实践路径践行改革要求,11月21日晚,文武老生常东领衔首演“言派老生《定军山》+杨派武生《阳平关》”双流派特色剧目,既衔接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定军山》诞生120年的百年艺术脉络,又以创新演绎致敬经典,更以扎实实践印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果,为传统戏曲市场化发展、文化原创力提升提供鲜活样本。
图片来源:辽阳大剧院
衔接百年影史脉络
以流派创新填补艺术空白、
传承经典内核
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被拍摄为中国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影像艺术的诞生,让京剧与现代传播载体深度绑定,成为串联京剧艺术与中国影视史的重要文化符号。2025年正值其诞生120周年,既是对传统与现代融合初心的回望,更是经典新时代活化的重要契机。长期以来,《定军山》核心归属谭派传承,言派创始人言菊朋虽以谭派底色演绎过该剧并录制零散唱段,却无全剧影像留存,后世传人多侧重文戏剧目,致言派与《定军山》的全剧融合演绎长期处于历史空白。
近年来,沈阳京剧院深耕国粹守正创新,以唐(韵笙)派艺术为京剧历史奠基,一级演员常东深耕唐派传承并兼具多元流派功底,此次锚定《定军山》120周年文化价值,首创以言派艺术特色演绎《定军山》,搭配杨派武生演绎《阳平关》完成全剧排演,填补言派与该剧结合介质载体的艺术空白、补全言派武戏传承脉络,实现传统戏曲与影像文明跨时空呼应。
演出前半段以言派艺术演绎《定军山》,传承团队深挖言派“委婉细腻、刚柔相济”的唱腔精髓,查阅文献资料、梳理剧目叙事逻辑,在尊重流派本体与传统脉络的基础上,将零散唱段拓展为完整舞台演绎内容;常东以言派唱腔立骨,融武生身段之劲,既复原黄忠“老当益壮”的精神内核,又以言派艺术特色赋予角色沉郁醇厚的风骨,既接续言派宗师开创的零散唱段演绎火种,更填补言派文武戏与《定军山》全剧融合演绎的空白,让文武兼修的艺术特质具象落地,完善流派传承谱系,让百年言派的艺术张力更显丰满。后半段又以杨派武生演绎《阳平关》,常东凭借文武并重的艺术优长,无缝切换演绎黄忠与赵云两大三国五虎上将,既彰显杨派武生“舒展大气、劲道十足”的表演风格,又以“单演员双流派双角色”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剧目单一流派演绎框架。
整场演出既上承1905年影像记录戏曲的先河,又下续言派艺术与现代传播的联结,让百年前仅能以胶片定格的经典片段,如今以言派艺术演绎的完整风貌呈现,实现传统剧目在流派表达、媒介传播上的跨时代呼应,让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核在影像迭代中始终延续,既衔接百年影史脉络,又贴合120周年纪念的文化语境,焕发新的舞台魅力,践行“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艺术理念,彰显沈阳京剧院在传统艺术传承与百年经典致敬中的创新担当。
图片来源:辽阳大剧院
提升文化原创力
推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与经典活态传承
文化原创力是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核心动能,沈阳京剧院以“挖掘传统、创新表达”为抓手,深耕精品创作,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此次双流派剧目创作,既是提升文化原创力的重要实践,更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与百年影史记忆传承的双重突破。
一方面,聚焦以言派艺术演绎《定军山》的完整创编,《定军山》承载三国文化中“忠勇守正、老志弥坚”的精神内涵,是京剧老生行当的标杆剧目,各派演绎皆有侧重。传承团队以言派“以字就腔、以韵传情”的特质为核心,以言派艺术特色打磨黄忠的唱腔与身段,让唱腔兼具老将的豪迈与岁月沉淀的厚重,武打身段兼顾程式规范与人物心境,既不背离剧目历史内核,又赋予经典新的流派韵味,让老戏焕新彩;同时在衔接中国第一部电影历史地位、致敬诞生120周年的基础上,优化剧目结构、丰富舞台呈现,既还原传统唱腔韵味与影史经典内核,又适配当代观众观演节奏,实现“传统内容、影史价值与现代表达的原创性融合”。
另一方面,以“双流派合演、双角色切换”的创新形式,打破京剧剧目传统演绎框架,将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质与三国故事的叙事需求深度结合,既凸显演员多元艺术功底,又让传统流派艺术与百年影史符号产生新的碰撞;加之全剧影像的留存,打破舞台时空局限,让以言派艺术演绎《定军山》的创新形式从“小众探索”走向“大众可感”,既为传统戏曲流派创新提供实践范本,更让民族文化经典在世代相传中不断沉淀底蕴、焕发活力,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根基。这种创新并非脱离传统的盲目突破,而是基于流派传承、影史价值与剧目本体的理性创新,既延续了《定军山》作为中国电影源头、京剧经典剧目的双重文化生命力,更借120周年纪念契机,强化传统艺术的时代传播力,提升了京剧剧目创作的原创性、独特性,推动京剧艺术从“传承经典”向“创新发展”跨越,印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彰显沈阳京剧院在提升文化原创力、赋能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中的责任与担当。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以商业运营激活
传统艺术市场活力
作为沈阳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践行者,沈阳京剧院锚定“守正传统、对接市场、提质增效”方向,打破“等靠要”模式,主动联动保利院线资源,以纯商业运营推动传统艺术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双统一。
《定军山》常与《阳平关》连演称《一战成功》。此次以言派艺术演绎《定军山》为核心的双流派合璧首演,沈阳京剧院以经典IP创新演绎为抓手,链接大众文化记忆与审美需求,从剧目策划、演员调配到市场宣发、票房运营,全程遵循商业逻辑与艺术规律,既坚守京剧核心底蕴,又强化剧目文化辨识度与大众关注度,以高品质剧目撬动票房市场。实践印证国有文艺院团可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传统艺术活起来、市场效益提上来”,为同类院团市场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经验,彰显沈阳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坚定决心与扎实成效。
从衔接百年影史、填补艺术空白,到提升文化原创力、推动传统现代表达,再到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市场化转型,沈阳京剧院以此次双流派演出为契机,既致敬百年经典、夯实戏曲活态传承根基,又交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优异答卷。未来,沈阳京剧院将持续深耕传统、对接市场,以精品剧目激发传统艺术活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让京剧与百年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沈阳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