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连载|贠宗翰的秦腔艺术之路(四)戏曲学府,磨砺精进

更新时间:2025-11-25 09:34  浏览量:3

1960年6月,我接到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报到的通知,这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当时非常激动,背着铺盖卷走进这所西北秦腔的最高学府,为实现自己艺术征途上的大步前进、再上一个新台阶迎来了历史性的大转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组织纪律严明、艺术建设正规的有着革命传统的戏曲团体,起床、练功、吃饭、作息,都是按照时间表执行,没有戏班那种自由散漫的现象,连人与人的称呼都感到很新鲜,没有师兄弟的叫法,相互之间一律同志相称,艺术研究的气氛很浓。

进入剧院我排演的第一个戏是马健翎院长编写的《飞虹山》,我在戏中扮演反面人物王鼐,这出戏写的是复明抗清的故事,王鼐原是明朝官员,后投降满清,是一个背叛民族气节的反面角色,服饰和表演全是清朝时风的,没有传统戏提袍、甩袖、亮脚底那一套。该剧由马健翎院长亲自排练,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马院长。原来多次听到苏育民社长谈过马院长,他对中国戏剧,特别是对秦腔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对马院长很敬佩,也很有些莫名其妙的神秘感。他年过半百,一把美髯,一口陕北语音,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格外刚强坚毅,气度不凡。

排练中,从唱腔到念白对演员要求都很严格,还不时地舞枪弄棒做表演示范。那种认真的精神和饱满艺术激情,使人忘记了他的年龄。我是第一次与剧院的同志合作排戏,心里非常紧张,生怕有什么做不好被别人耻笑。也有不少人是冲着我来看热闹的。当时我幕后一句“垫板”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随着表演的展开,人们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从大家的眼神里我能觉察到,那不是耻笑倾轧,而是肯定认可。时间长了,他们给我吐了真言:“你一个外县演员,怎么一下子就能进入状态,和剧院的表演风格融汇在一起?”

我想,这可能是应验了老师教导的那句名言:“师傅引进门,学艺在个人”。我不但学习秦腔、京剧、蒲剧等艺术,还经常看电影,如京剧周信芳、盖叫天的舞台艺术片,昆剧《十五贯》以及赵丹主演的《林则徐》等电影,曾连续看过十几遍,学习他们对人物的塑造和表演神态,多方吸取营养,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从而才提高了自己艺术水平的。

后来,马院长又亲自给我排练了《赵氏孤儿》《血泪仇》《一天一夜》等,使我的表演艺术,更上一层。(未完待续,贠宗翰《我的秦腔艺术之路》节选)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