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当戏曲演员用上动作捕捉技术

更新时间:2025-11-24 10:03  浏览量:3

11月3日,山东梆子演员樊金鑫正在跟随屏幕上的数字人进行剧目《萧城太后》的动作纠正。以往,类似工作需要樊金鑫在平时训练中加以记录,待与导师见面时当面请教。如今,借助数字人的指导,她可以清晰看到之前所做动作的不规范之处,并通过反复训练进行提升。

这是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首次引入动作捕捉技术,以辅助年轻学员及时发现排演时动作上的不足。这使传统排练厅的口传心授模式向新媒体的多维观察模式转变,提高了动作纠正的精准性。

2024年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三届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入选名单,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实施单位入选,其申报领域是表演,戏曲名家是来自山东省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章兰,学员是来自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的演员樊金鑫。山东梆子剧目《萧城太后》《海源阁》是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章兰)的指定传承作品。按照项目要求,樊金鑫需要在章兰的指导下,完成以上两部作品折子戏的传帮带学习任务。

今年以来,樊金鑫多次与章兰碰面,一字一句打磨唱段,章兰也因材施教,鼓励樊金鑫基于个人嗓音条件和表演风格进行创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下去,双方将顺利达到项目验收标准。

但戏曲排练厅从来不是封闭场所,要想实现表演技能的提升,还需要走出去博采众长。今年9月,樊金鑫前往浙江观摩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其间,她现场观看了多场精彩演出,在戏曲唱腔和身段、舞台调度、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收获颇丰,也有了很多新想法。

回到山东后,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相关团队在评估项目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形势后,决定大胆突破,增加动作捕捉模块,探索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影像科技手段”的融合路径。

“演员在练功时发现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老师当面指出来或者对着镜子自己看出来。”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杨洋说,引入动作捕捉技术主要是为了全方位、无死角呈现学员在排练厅的动作,精准发现动作瑕疵,让学员在接下来的排练中修改、完善。

杨洋举例,做甩水袖的动作时,如果肘部的姿态不到位就会影响效果。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学员通过电脑屏幕能够及时发现肘部的抬升角度是否欠缺,从而进行纠正。

9月至10月,樊金鑫走进动作捕捉混合拍摄实训室,穿戴好相关感应设备,完成了多次影像采集。樊金鑫说,每次采集之后,她的动作会迅速以数字人表演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这样她就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动作的标准程度。

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数字创意与传播系还专门成立了项目团队,保障排练效果。每次学员排练完,项目团队会迅速剪辑出影片,同时对排练的台前幕后进行影像记录,通过花絮的形式传播山东梆子的剧种之美。

在数字创意与传播系学习的学生张安辉参与了项目的录制剪辑工作,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戏曲,这次通过参加幕后保障工作,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我是学设计专业的,山东梆子从服装到唱腔,再到演员的头饰、一颦一笑,都展现了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张安辉说,如今,他和几位同学都成了山东梆子的粉丝,不仅经常研究相关演出,还会从中为设计课作业找寻灵感。

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贾鸣鸣介绍,学院紧密聚焦文化艺术发展领域的前沿业态,建设了动作捕捉混合拍摄实训室、数字超高清影像实训室、后期剪辑实训室等,供师生开展教学实践。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也将作为一项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能够推广应用的“传统戏曲传播+影像科技手段”模式,在对导师、学员进行唱腔和身段标准化的记录的同时,最大效率实现“一对多”的戏曲传承教学。(本报记者 苏 锐)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