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梦核沉浸戏剧《激流·家》第二轮演出21日晚启幕!一场跨越百年的成都青春再觉醒
更新时间:2025-11-22 16:46 浏览量:1
2025年11月21日19:30,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改编文白、导演查文浩打造的新中式梦核沉浸戏剧《激流·家》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正式开演,连演12场。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查文浩曾执导话剧《死无葬身之地》《铁流东进》《恋爱吧!契诃夫》歌剧《柳柳州》等作品,以戏剧探索与跨艺术形态融合备受瞩目。2024年,查文浩携新中式梦核沉浸戏剧《激流·家》亮相,以青春视角解构经典。
这部改编自巴金《家》的扛鼎之作,在首演演出以“口碑爆棚”“豆瓣8.9分”的亮眼成绩引爆成都戏剧市场。作为爆款作品回归,该剧通过新中式梦核美学表达与360度沉浸式叙事,再度叩击时代精神共鸣。据悉,《激流·家》演出将持续至11月30日,累计上演12场。而此轮首演前,一场在尧棠公馆举办的“百年梦境·激流成都”的艺术分享会,已为这场“再觉醒”埋下最鲜活的文化注脚。
11月14日晚,尧棠公馆,光影氤氲。《激流·家》主演团队与巴金文学院研究馆员吕成金齐聚一堂,带领观众穿越百年,走进巴金笔下“觉醒与挣扎并存”的激流时代。主演团队以“角色讲述者”的身份展开解读,剖析角色的矛盾与成长——觉慧的“叛逆”藏着对家庭与自我的撕裂,梅的隐忍折射旧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瑞珏的温柔反抗则撕开封建礼教的残酷面纱。现场还设置民俗问答环节,演员与观众互动解读“鸣凤”“烧龙灯”等细节的文化寓意,让经典更贴当下生活。
巴金文学院研究员吕成金则以“文学与时代”为切口,拆解《激流·家》的“觉醒”内核:“巴金写的不是一个人的叛逆,而是一代青年对成为自己的集体呐喊。20世纪20年代的高家公馆,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容器。很高兴看到有这样的戏剧作品,能让这种碰撞在舞台上活过来。”
《激流·家》并非简单复刻经典,亦未止步于对旧制度的简单回望,而是以“青年视角、当代解构”的创作逻辑,将焦点对准“觉醒的过程”。360度全景式剧场空间与多观演区的巧妙布局,将高家宅院的幽深院落与暗涌的时代浪潮悉数还原。觉新的饰演者李智颍在后台分享道:“巴金说过‘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我有感情’,这份感情,全落在觉慧、觉新等角色里——觉慧要砸破的是高家的规矩,觉新要挣脱的是长房长子的枷锁,本质上都是青年对‘成为自己’的呐喊。通过这次沉浸式的演绎,我们希望在旧宅里,在舞台上,观众能看见自己的影子,理解巴金先生笔下的‘青春是美丽的’。”
以巴金文学为根,以四川本土文化为魂。《激流·家》让经典角色在百年后的成都舞台上又生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鲜活——这既是对巴金精神的当代致敬,更是四川打造"文学+戏剧+文旅"IP的一次生动实践,让巴蜀文化的传承,从书本走向舞台,从记忆照进生活。
首演当晚,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的多功能剧场前厅被布置成高家公馆模样,沉浸式氛围拉满;另设“《激流·家》青年对话区”,观众可写下心中所想。演出后,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看到觉新最后向台上所有演员迈出那一步,我真的感觉被击中了,特别感动。现在回想起来后劲依然很大,这种跨越时代的共鸣就在这个空间里完成了。非常推荐,值得二刷!”
从巴金文本,到沉浸式演绎,从20世纪20年代的青年呐喊,到2025年的青春共鸣——新中式梦核沉浸戏剧《激流·家》第二轮首演,不仅是一次经典的重生,更是一场青春精神的接力。
此次演出季中,多部全国优质舞台作品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上海歌舞团舞剧《李清照》,由“二皇子”刘端端主演的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新作《垂虹别意·唐寅》,金士杰携手田水主演的话剧《父亲》,濮存昕领衔的大型交响合唱《道德经》,西安交响乐团原创作品音乐会,杨丽萍编导的舞剧《春之祭》,以及成都知更室内合唱团新年音乐会等,都将为本季呈现更为丰富、精彩的舞台艺术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