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遏云声里吟程韵——京剧“四大坤伶”之章遏云

更新时间:2025-11-22 12:14  浏览量:1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gfcheJ

在京剧坤旦艺术的星空中,章遏云的名字如一颗跨越世纪的长庚星,从民国初年的戏楼茶肆到宝岛台湾的剧坛讲台,她以清婉柔润的嗓音、兼容并蓄的技艺,在近百年的岁月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虽然有前辈称她为"女伶中的梅兰芳",实际她更像“女伶中的程砚秋”,章遏云用一生书写着京剧艺人的坚守与革新,其生平际遇与艺术求索,恰是近代京剧坤伶崛起的鲜活注脚。

1912年诞生的章遏云,原名凤屏,乳名萍儿,自幼便浸润在梨园气息之中。家道中落的困境与养母邓氏的教养,让她七岁便踏上拜师学戏之路,这份过早的磨砺,反倒成了她艺术生涯的基石。

十一岁在北京新明剧团首次登台时,她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将在男性主导的菊坛中开辟出女性艺人的新天地。十二岁那年,她随名票王庾生习老生,在上海初演《武家坡》便崭露头角,后改攻青衣、花旦,在天津演出《汾河湾》时已显露出过人天赋。艺名"遏云"取自"响遏行云"之意,经议员佘子立题写后,这个名字便与京剧坤旦的黄金时代紧密相连。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ihWQMO

章遏云演《棋盘山》

章遏云的拜师经历,堪称近代京剧艺术传承的缩影——她从未局限于单一门派,而是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汲取各家精髓。早期师从老艺人江顺仙打下坚实功底后,她又先后向李寿山、张彩林、律佩芳等名家求教,甚至遍访梅兰芳、尚小云等顶尖名伶登门求艺。

十六岁时的带艺投师,更是她艺术生涯的关键转折,拜入"通天教主"王瑶卿门下后,她深得王派神髓,《雁门关》《乾坤福寿镜》等剧目被她演绎得形神兼备,连王瑶卿都盛赞其为"女伶中的梅兰芳"。这份赞誉并非虚言,她随后向梅兰芳习得《霸王别姬》,与杨小楼、金少山等名家同台时,早已褪去青涩,尽显大家风范。

在艺术道路上,章遏云最动人的特质便是"不守成规"的革新精神。20世纪30年代,程派艺术风靡一时,她三番五次托人求拜程砚秋为师,虽因程砚秋不收女弟子而未果,却并未放弃对程派的追求。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kEDwGu

章遏云演《四郎探母》

1932年程砚秋赴欧洲考察期间,她以每月三百银元的高价,挖走了程砚秋的琴师穆铁芬和鼓师杭子和加入自己的戏班,这为她潜心研究程派提供的不小的助力,这件事也导致程砚秋回国以后只能另找琴师,并从此以后和章遏云结下了仇怨。穆铁芬作为程腔的缔造者之一,将程派唱腔的精髓倾囊相授,使章遏云的《荒山泪》《文姬归汉》等剧目兼具程派的幽咽婉转与自身的清婉特质,被戏迷戏称为"陈皮梅"——既有程派的醇厚,又有梅派的清丽。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自身条件的创造性转化,恰是京剧艺术生生不息的密码。

1930年天津春和戏院的对台戏,成为章遏云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面对尚小云、小翠花等当红名家,初出茅庐的她以《雁门关》应战,更力邀已蓄须退休的恩师李宝琴复出饰演萧太后。当剃去胡须的李宝琴与扮相秀丽的章遏云同台,青莲公主的灵动与萧太后的威严相得益彰,这出戏竟连续十天满堂彩,让"章遏云"的名字响彻津城。

此后她组班巡演,在汉口与俞振飞合演《贩马记》,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与叶盛兰、杨宝森联袂演出《八本雁门关》,连演多日场场爆满,成为南北皆知的坤旦翘楚。1930年《北洋画报》评选"四大坤旦",她以19131票入选,与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共同铸就了京剧坤伶的黄金时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mtUuuw

孟小冬 姚玉兰 章遏云

章遏云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舞台上的精湛演绎,更在于她对京剧艺术边界的拓展。她能戏颇多且戏路宽广,既有《女起解》《玉堂春》等传统青衣戏,也有《棋盘山》《樊江关》等武旦剧目,更能在《群英会》中反串鲁肃,在《八蜡庙》中饰演武生黄天霸。从不与女演员配戏的程继先,竟破例与她合作饰演周瑜并传授技艺,足见其艺术造诣之高。1939年上海黄金大戏院的演出中,她一人驾驭程派《红佛传》、梅派《霸王别姬》、王派《雁门关》等不同风格的剧目,展现出"一人多派"的深厚功底。这种全能特质,在坤旦中实属罕见。

命运的辗转并未让她放弃对艺术的坚守。1948年赴香港后,她虽一度息影,却在1954年拍摄京剧电影《王宝钏》,同年在台北球场演出《六月雪》,由程砚秋后期琴师周长华操琴,珠联璧合的演绎轰动宝岛。

1958年定居台湾后,她拒绝了回大陆组建程派艺术团的邀请,转而投身教育,在大鹏剧校等院校执教数十年,将毕生技艺传授给后辈。1978年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时,年近七旬的她饰演萧太后,神情、台步、道白皆炉火纯青,成为菊坛绝响。作为台湾程派"四大天王"之首,她的弟子遍布宝岛,为京剧在台湾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oYyF57

老年的章遏云

2003年,章遏云以91岁高龄辞世,她的一生恰与京剧坤伶的崛起、发展与传承相伴。从家贫学戏的孤女到"四大坤旦",从舞台名角到梨园宗师,她以"响遏行云"的嗓音征服观众,以兼容并蓄的胸怀革新艺术,更以薪火相传的坚守延续文脉。在男性主导的梨园史上,她与同时代的坤伶们一起,打破了"乾旦"的垄断,证明了女性艺人在京剧艺术中的独特价值。如今再听她留下的唱片,《荒山泪》的幽咽与《雁门关》的明快交织,仿佛仍能看见那位身着戏服的女子,在百年戏台上火树银花般的绽放。这份坚守与革新,正是章遏云留给菊坛最珍贵的遗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Kq86ZT9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