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催生”的何赛飞遇上“丁克”的刘嘉玲:这届姐姐,活得太通透
更新时间:2025-11-22 00:43 浏览量:2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一路繁花2》这季热度是真的稳。
节目一上线站内热度马上破万,连续几天牢牢挂在榜前,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来回刷屏,讨论度一波接一波。
观众追它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因为这季姐姐们的“话题密度”太高。
无论是坐在牧民家吃顿饭,还是旅途中随便聊天,都能聊出能把全网吃瓜群众炸出来的议题。
催婚、生育、婚姻质量、事业选择……这些本来只在家庭群里出现的问题,被姐姐们摆上台面,真实、直接、毫不避讳。
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她们不按剧本来,有分歧就说,有观点就怼,笑点有、火药味也十足。
节目看下来,旅行只是壳,真正吸引人的,是她们把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原封不动地放到镜头前,让一档综艺变成了当代女性的公开辩论场。
真正把她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是那场何赛飞和刘嘉玲关于“催婚催生”的辩论。
那天,姐姐们到牧民家做客。
主人家聊到儿子年纪不小了,还在外头读书、创业,一直不结婚,当爸妈的自然急得团团转。
这样的情节,在无数中国家庭的饭桌上出现过,父母为“后代”“香火”发愁,孩子为“自由”和“自我”焦虑。
轮到表达观点时,何赛飞的第一句话就把气氛推上了高度。
“生命就是要这样繁衍延续的,你不生我不生,那怎么有下一代呢。”
这句话,把她的立场归纳得非常清楚,她认可“传宗接代”的价值,相信有下一代、家庭能延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几乎等于主动站到了集火点上。
刘嘉玲也几乎是立刻接招,“我不同意”“不要这样说”。
她的逻辑更偏向当代都市女性,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想照着固定的流程,读书、工作、结婚、生娃。
选择不婚、不育、晚婚、晚育,都是个人的权利。
于是,一场没有主持人、却比很多辩论节目都好看的“辩论赛”现场打开了。
一边,是从父母辈视角出发的“传承”“责任”“香火”。
另一边,是站在年轻一代立场上强调“自由”“自我选择”的独立主张。
更具讽刺意味,也最“有戏”的一点在于,何赛飞这么强调“传宗接代”,但她的儿子却随她的姓。
传宗接代这四个字,在她这里被重新拆解,不是男方一脉必须延续,而是传自己的宗,接自己代。
本以为何赛飞的思想是落时的,传统古板的,但是没想到的是何赛飞才是真正的女本位思想。
想真正看懂何赛飞,不能只盯着那几句“催生”的高光,而得把镜头拉回她漫长的人生。
她是从戏曲舞台走出来的演员,出道多年,一直把“戏”当成自己的命。
为了越剧、为了戏曲电影,她在条件艰苦的年代里反复琢磨身段、嗓音、人物,她自己也说过:年轻时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老师满意,让剧团放心。那一代演员的成长,带着非常典型的“集体印记”。
等到电影和电视剧向她抛来机会时,她又必须在“留在剧团”与“走进更大的舞台”之间做出取舍。
她曾提起,团里戏越来越少,她却越来越清楚,自己不能一辈子只困在熟悉的环境里。
在婚姻和家庭上,她非常在意“稳定”两个字。
她坦承过自己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人,理想中的婚姻是“一生一世”,离婚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所以,当年面对不同的追求者时,她宁可选那个木讷、不善言辞、看起来踏实的人,也不选更会制造浪漫的那一位。
这背后并不只是“求稳”,而是源自童年的伤口。
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母亲带走了姐姐和妹妹,唯独把她留给了父亲。
那种被遗留、被放弃的感受,会在心里留下极深的影响。多年以后,她已经功成名就,提起这段往事时依然会红眼眶。
这也解释了她早年在采访中表现出的“感情洁癖”。
她曾直言,自己年轻时要求很极端,甚至会因为男友有过去的恋爱史而“倒胃口”。
等到她自己成为母亲,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为了演戏,她要长期在外拍摄,孩子小时候更多是跟父亲在一起。
有一次她回家,孩子一时竟没认出她。这种瞬间,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心底最软的地方被戳了一下。
于是,她才说出那句让很多同行破防的话:“干影视这一行,就不要结婚和生孩子。结婚还好,但对孩子太不好了。”
这不是她否定婚姻、否定生育,而是站在一个母亲,也站在一个演员的身份上,对现实做出的沉重判断。
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要把自己投身进高强度的创作,就必然会缺席孩子的成长,如果你选择陪伴孩子,就意味着某些角色、某些机会永远不会等你。
所以,当她在节目里说“生命要繁衍”,她并不是站在一个轻飘飘的道德高地,而是一个亲历过纠结、愧疚、摇摆的母亲的真实感想。
你会发现,何赛飞身上有一条很清晰的价值主线,她看重“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爱人、对观众、对戏曲。
她也在意“自我价值”,不愿把一生只交给厨房和客厅,希望自己在舞台、在银幕上留下点什么。
她既不会彻底抛弃传统角色,也不肯放弃新时代给女性的空间。
她的人生不是一条早就想好的路,而是在各种推着走的局面里,用自己的笨办法,一点点拧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轨迹。
当“催生”的何赛飞遇上“丁克”的刘嘉玲,看似是一场价值观对撞,实则是一场更诚实的时代对话。
一个从传统家庭、戏曲团体一路走来,把“责任”“延续”刻进骨子里。
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把“自主”“不被定义”活成日常。
对观众而言,我们不必完全同意谁,也没必要把谁捧上神坛。
真正重要的是,在她们的故事里,看到自己。
这届姐姐,说得多、吵得凶,却也活得够通透,她们用各自的方式告诉我们:女人可以活成任何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