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刘长瑜:结婚到丈夫去世仅4个月,今83岁又破&
更新时间:2025-11-20 22:30 浏览量:2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说起京剧舞台上的李铁梅,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个英姿飒爽的小姑娘形象。
扮演这个角色的刘长瑜,她的人生比舞台上的剧本还要跌宕起伏。
从富家小姐沦落到街头流浪,从身材矮小被人看不起到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新婚四个月痛失爱人到晚年再获幸福。
这位83岁的京剧大师,她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刘长瑜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她是父亲三姨太生的孩子。
那个年代,能当上姨太太的,家里条件自然差不了。
小时候的刘长瑜衣食无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谁能想到,这样的好日子说没就没了。
父亲不知道犯了什么事,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
一夜之间,家道中落。
母亲带着她开始了流浪生活,那种从云端跌落到泥潭的感觉,让年幼的刘长瑜过早地尝到了人间冷暖。
街头乞讨,风餐露宿,这些原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该经历的苦难,全都压在了她稚嫩的肩膀上。
穿着破烂的衣服,吃不饱饭,这样的日子让刘长瑜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她要出人头地,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9岁那年,她听说中国戏曲学校在招生,二话不说就去报名了。
站在一群条件优越的孩子中间,刘长瑜显得格外扎眼。
身材矮小,衣衫褴褛,很多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她。
戏曲学校的考试并不简单,要看身段、嗓音、悟性。
刘长瑜凭借过人的天赋硬是通过了考试,成功进入学校学习京剧。
那些年,她练功比任何人都刻苦。
冬天练功房里冷得发抖,她也不停歇。
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她照样一遍遍重复着动作。
努力是努力了,机会却总是轮不到她。
学校里有背景、有关系的学生太多了,每次有演出机会,老师都会优先考虑那些家世好的孩子。
刘长瑜只能在幕后默默看着,心里既羡慕又无奈。
她知道自己的出身是硬伤,没有人脉,没有关系,想要上台比登天还难。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
眼看着同期的学生一个个都有了上台的机会,刘长瑜却始终在跑龙套。
她没有放弃,继续苦练基本功,把每一个动作都练到极致。
她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机会来得很突然。
《红灯记》要排演了,饰演李铁梅的演员临时出了状况,剧组急需找人顶替。
这种时候,没人愿意冒险用一个从来没有正式上过台的演员。
刘长瑜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动请缨。
说是"捡漏",其实是她多年积累的爆发。
李铁梅这个角色,刘长瑜演得活灵活现。
她把自己从小经历的苦难,对生活的倔强,全都融入到了这个角色里。
舞台上的她,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自己。
观众被她的表演深深打动,掌声经久不息。
一夜之间,刘长瑜红了。
那个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小个子女孩,成了京剧舞台上的新星。
邀约不断,演出排得满满当当。
她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可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了。
事业上的成功让她信心倍增,她觉得人生从此会一帆风顺。
成名之后,有人给刘长瑜介绍了对象。
那个男人对她很好,体贴入微,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婚礼办得简单但温馨,刘长瑜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
新婚的甜蜜还没享受够,噩耗就来了。
结婚不到三个月,丈夫开始频繁咳嗽,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去医院一检查,肺癌晚期。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砸在刘长瑜头上。
她不敢相信,那个前几天还陪她散步的人,怎么突然就病危了。
医生说时间不多了,最多只有几个月。
刘长瑜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照顾丈夫。
喂药、擦身、陪伴,她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
看着丈夫一天天憔悴下去,她心里的痛无法言说。
结婚才四个月,丈夫就走了。
刘长瑜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婚姻生活,就成了寡妇。
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白天在舞台上笑,晚上回家就哭。
工作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只有在舞台上,她才能暂时忘记悲痛。
周围的人都为她感到惋惜,年纪轻轻就经历了生离死别,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
失去第一任丈夫后,刘长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她不想谈感情,不想再经历一次失去的痛苦。
就在这时,武生演员白继云走进了她的生活。
白继云是个稳重的男人,他看出了刘长瑜内心的创伤,没有急着表白,只是默默陪伴。
这一陪就是三年。
白继云不急不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真心。
有演出他会去捧场,生病了他会送药,心情不好他会陪着散心。
他从不提结婚的事,只是一直在她身边,像个守护者一样。
刘长瑜的心慢慢被融化了,她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人。
两人结婚后,白继云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选择退居幕后,在家操持家务,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
那个年代,男人在家带孩子做饭是很罕见的事,白继云却做得心甘情愿。
他知道刘长瑜在京剧上的天赋,不想让家庭琐事耽误她。
有了白继云的支持,刘长瑜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她可以全身心投入排练和演出,不用担心家里的事。
白继云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教育得也很好。
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和和美美,成了圈内的模范夫妻。
年纪大了,刘长瑜逐渐淡出舞台。
她没有选择退休在家享清福,而是组建了青年京剧团。
她说,京剧是国粹,不能在她这一代人手里断了传承。
她要把自己一辈子学到的东西,都教给年轻人。
做老师比做演员还累。
年轻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连基本功都不扎实。
刘长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句唱腔一句唱腔地抠。
她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也以身作则。
70多岁了还能下腰劈叉,让学生们敬佩不已。
她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成了京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是假的,但看到京剧后继有人,这点累算什么。
她把传承京剧当成了自己晚年最重要的使命。
83岁这年,刘长瑜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站在领奖台上,她热泪盈眶。
这个奖不仅是对她演艺生涯的肯定,更是对她传承京剧艺术的认可。
从流浪儿童到京剧大师,从丧夫之痛到幸福晚年,刘长瑜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人生如戏。
结语
刘长瑜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
童年的苦难没有击垮她,新婚的变故没有打倒她,她始终坚强地活着,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如今83岁的她,依然活跃在京剧传承的第一线,用余生为国粹艺术发光发热。
这样的人生,比任何舞台上的剧本都要精彩。
她告诉我们,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信息来源:
中国戏曲学院档案资料
《京剧艺术家口述史》系列丛书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人物志
《刘长瑜京剧艺术研究》学术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