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当代小剧场戏曲邀请展演季 | 高甲戏《罗刹记》在京演出奇幻落幕
更新时间:2025-11-20 16:30 浏览量:1
11月12 - 13日,作为2025当代小剧场戏曲邀请展演季的参演剧目,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原创高甲戏《罗刹记》精彩亮相北京繁星戏剧村,为京城观众带来一场极具闽南风情与奇幻色彩的戏曲盛宴。
高甲戏以丑行表演为特色,在《罗刹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鲛世奴由傀儡丑应工,演员通过模仿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的傀儡丑表演程式,“举手投足一线牵,活关死节转不灵”,将傀儡丑的机械动作与流畅肢体完美融合,彰显“傀儡丑”独特的表演形态与美学风格令人叫绝。自大自恋的二花脸、小花脸,洒脱风流的公子丑,热烈诙谐、生动夸张的女丑等,运用不同丑角行当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法和夸张变形的独特美感,将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展现出罗刹国的荒诞与病态。此外,高甲戏的武戏也毫不逊色,主演陈德佳在剧中多次展现“摔岔腾跃”“后翻接劈叉”等高难度动作,连续摔叉、抢背、吊毛、僵尸摔等,文戏武戏无缝衔接,尽显扎实功底。
该剧能成功在小剧场演出成功得益于该剧的舞美坚持假定性、写意化原则,回归极简主义。舞台上道具简洁,侧重象征作用,与夸张的喜剧表演相得益彰。没有繁杂的实景布置,却通过演员的表演与简单道具,营造出罗刹国的光怪陆离,从视觉、听觉多层次展现故事,为观众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以全新、开放式思维将《罗刹海市》的传奇故事精彩演绎。
台前幕后:跨越千里的“精雕细琢”
艺术总监陈娟娟、导演周杰俊根据小剧场演出的空间特性,重新调整演员身段幅度、唱腔力度、舞台调度以及妆造契合,确保在紧凑舞台上既有技巧展示又显情感神韵的流淌,让演员的表演更加鲜活直击人心。
观众热议,戏曲传承未来可期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被《罗刹记》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纷纷表达对高甲戏这一剧种的喜爱与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赞叹。有观众表示:“第一次看高甲戏,就被深深震撼,丑角的表演太有趣了,剧情也很有深意。”还有观众说:“演员们的功夫太扎实了,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情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样优秀的戏曲作品。”
此次《罗刹记》进京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播。从泉州的反复打磨到北京的细致筹备,团队用匠心让高甲戏的魅力跨越地域,走进更多观众心中。未来,期待这门古老剧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剧目,在新时代的戏曲舞台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演出现场照片:
专家研讨,共探戏曲传承发展
13日演出后,该剧举办了座谈会。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学者廖奔、戏剧理论家刘彦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评论家欧阳逸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戏剧理论家刘彦君、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冉常建、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等领导专家参加座谈会。他们对高甲戏《罗刹记》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也就剧目的进一步打磨提升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