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让“扫蚕花地”绽放光彩

更新时间:2025-11-20 08:17  浏览量:1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陆志松

今年,徐亚乐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成为德清县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从戏曲舞台到蚕农堂屋,从青春年少到古稀之年,她用大半生时光守护着“扫蚕花地”这一濒临失传的民俗瑰宝。

1948年出生于南浔的徐亚乐,自幼浸润在蚕桑文化中。“那时家家养蚕,清明前的‘扫蚕花地’是蚕农祈求丰收的重要仪式。”童年的记忆如蚕丝般缠绕心头,为她日后与这项非遗结缘埋下伏笔。

1960年,徐亚乐考入嘉兴地区戏曲学校,开启艺术学习。专业的戏曲训练为她打下坚实基础。剧团生涯中,她始终关注着民间艺术的传承。20世纪80年代,得知德清仍有杨筱天等老艺人在表演“扫蚕花地”时,她立即前往寻访。

“杨筱天师傅的表演让我震撼,他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入‘扫蚕花地’,让这个传统民俗焕发新光彩。”1984年,徐亚乐正式拜入杨筱天门下,系统学习这项古老艺术。

拜师后,徐亚乐跟随老艺人们深入乡间。“每年养蚕季节,我们都会被请到蚕农家举行仪式。”她回忆道,扫帚在她手中既是道具也是法器,每一个动作都寄托着蚕农对丰收的期盼。

“艺术既要继承,也要发展。”这是徐亚乐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努力下,“扫蚕花地”从民间仪式走向舞台艺术。她编排的舞蹈《扫蚕花地》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经典节目。退休后,徐亚乐又将精力投入非遗传承。她走进老年大学、社区、校园,让“扫蚕花地”走进现代生活。

“看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我非常欣慰。”尽管面对养蚕业逐渐衰落的现实,徐亚乐仍坚信“扫蚕花地”具有独特价值:“这不只是祈福仪式,更是承载着江南蚕桑文化的活态记忆。”

如今,徐亚乐已培养7个徒弟,将“扫蚕花地”的艺术火种传递下去。她还参与编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为这项非遗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

夕阳西下,徐亚乐如约在社区文化站指导年轻学员。扫帚轻扬,舞步翩跹,古老的“扫蚕花地”在她手中焕发新生。四十余载传承路,她让这项濒临失传的民俗活动重新绽放光彩。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