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不是京剧,而是崇洋媚外根本不值得夸夸其谈,真是这样的吗
更新时间:2025-11-11 12:32 浏览量:1
样板戏到底是不是京剧?梅派传人都看不懂了,说不准哦
1967年春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出了件事情,闹得戏曲界一直不得消停。
梅兰芳的徒弟言慧珠在排演《海港》的时候,一下就停了手,直接问导演:“这还是京剧吗?连我都认不出了。”你说,一个梅派传人,说出这种话,能不得劲?
这话一出口,就像湖里扔进石头一样,炸了锅。
戏曲界为这事争了好几十年,到现在都没个定论。
老戏迷和学者里头有的态度很强硬,直说样板戏根本不是京剧,是个披着京剧外衣的“杂种”,听着挺难听哈。
为啥这么说呢?
他们觉得京剧有百来年的规矩,什么“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哪样不是祖宗传下来的精华?
可样板戏里头呢,小提琴、芭蕾舞都加进去了,原本讲究程式化的京剧变味了。
梅兰芳早就说过,京剧是活的艺术,活归活,不能乱来啊。
可惜了,梅兰芳去世早,没看到样板戏红起来,不然不知道他咋评价。
样板戏里的改动,从音乐到动作,都特别激进。
像《智取威虎山》,你晓得吧,七八十年代很火。
里头的配乐用了一堆乐器,什么弦乐、管乐,搞得气势汹汹,这可和传统京剧那几样小乐器不一样。
京剧本来就讲究以少胜多,用几样乐器能演出千军万马的味道。
再说动作吧,样板戏为了让场面看起来更有冲击力,设计得更接近话剧,像《沙家浜》阿庆嫂的身段,老戏迷一看就皱眉,说不伦不类。
不过,样板戏也确实有它特别的地方。
你看《红灯记》那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词好,曲也好听,现在民间还流传得很广。
演员的表演也很生动,刘长瑜演的李铁梅又清纯又招人疼,浩亮演的杨子荣又勇猛又正气,这些演员的京剧功底可一点都不差,硬是让样板戏也有京剧味儿。
反正样板戏的争议到现在都没停过。
这说到底还是时代的问题,六七十年代的文艺就得为政治服务,样板戏就是这么来的。
传统京剧讲帝王将相,样板戏讲工农兵英雄,题材不同,表现手法自然不一样。
这就像徽班进北京、京剧兴起的时候,哪一样不是吸收了别的剧种的东西?
艺术这玩意儿,说不准哦,变来变去,也不是谁能一口断定好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