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有网红说 “ 京剧难听,太难听了 ” 是这样吗?

更新时间:2025-11-14 11:14  浏览量:1

某日刷短视频,猝不及防被一句 “京剧难听,太难听了” 扎了耳朵。说这话的网红是个中年准大叔,即使滤镜开到能磨平长城砖缝,也掩盖不住那如砂纸般的容颜,这位网红似乎不温不火,你说他出名吧,也没啥人知道,你说他不出名吧,他时不时就嘣出几句奇葩而不过脑子的言论,想以此吸睛提高流量。

呵呵

他的视频实际和文艺文化也不沾边,所以,明白的人都知道,他这绝对是想当然了,但你觉得人家想当然满嘴跑火车,但人家自己可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觉”,每次的言论那都是如同定理一样的“正确无比”,那语气笃定得像在宣判某种几百年文化传承实际早就该死,为什么该死,因为他不喜欢,讨厌,所以‘难听,太难听了!’所以该死!

当然,底下评论区立刻炸开锅,附和反对的都有,一些人附和“终于有人说大实话了”,“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一些人怒怼“不懂别瞎币币”,“不喜欢可以不听不看,是硬拉你们听了吗?你们挤过来秀什么存在感 ”,吵得比京剧里的武戏还热闹。我倒没太生气,只觉得这场景像极了村口大爷对着梵高画作撇嘴:“这画的啥?跟我孙儿瞎涂的似的”——不是艺术出了问题,是评论者的认知里压根没有“审美坐标系”这回事。

实际上,我早就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想让所有的人都喜欢,那是做梦,当然也有例外,票子例外,除了票子,我看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所以,我这里也不说不喜欢你就是没文化这样的话,有没有文化和喜不喜欢本来也没什么关系,鲁迅够有文化了吧,他也不喜欢京剧,鲁迅错了吗?京剧错了吗?都没错,但有一点我必须说明,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拿你个人的认识好恶感觉当做公共认知,所以,当你大言不惭地宣布京剧的“死刑”的时候,你最好说一句,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不代表大家,否则你就是别有用心,太把你自己当回事了。

我不喜欢

所以,这位网红,他觉得京剧难听,大概率是真的。毕竟听惯了“爱你孤身走暗巷”的魔性旋律,突然撞上《贵妃醉酒》里“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拖腔,确实像刚啃完十串烤串就灌了口老普洱,味蕾得先懵三秒。可问题是,“我觉得难听”和“这东西真难听”之间,差着从北京到长安的距离——前者是个人感受,后者是跨界宣判,就像我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相对论,就对着爱因斯坦的照片骂“这老头净说胡话”,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也不妨探究一下,这些不喜欢京剧的人包括这个网红觉得京剧难听的原因是什么。首当其冲的“罪证”估计是感觉京剧“慢”。他们现在已经习惯快餐文化,对品茗类文化已经燥的无法忍受了!看短视频里的剧情,三秒反转、五秒煽情、十秒上价值,连失恋都得卡着BGM的节奏哭;可京剧里一场《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能唱四分多钟,司马懿的军队能在台下“摆队”摆三分钟,这在“倍速播放成刚需”的时代,确实像给按了快进键的生活踩了脚急刹,他们忍受不了相对的 “慢”“静”,他们需要“燥动”,需要“疯狂”!

可这“慢”不是拖沓,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审美情趣——就像喝茶要品,酿酒要陈,苏州园林要绕着廊子慢慢看,京剧的“慢”里藏着千回百转的细节:字正腔圆的吐字里有平仄韵律,水袖翻飞的弧度里有情绪起伏,连脸谱上一道纹路的深浅,都藏着人物的忠奸善恶。网红嫌慢,说到底是没耐心拆解这些“审美密码”,就像吃惯了速食快餐的人,会觉得满汉全席“太费时间”,说到底,就和猪吃饲料没啥区别。

什么“满汉全席”,还是“麦当劳肯德基”好吃!

再说说“听不懂”这个硬伤。网红说京剧难听,十有八九是听不懂唱词里的门道。比如《霸王别姬》里虞姬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句唱词里藏着对霸王的心疼、对局势的忧虑,还有以身殉情的决绝;可在听不懂的人耳里,不过是“咿咿呀呀”的腔调翻来覆去。这倒也不怪他们,毕竟现在的信息传播都往“低门槛”里卷:歌词要直白到“我爱你你不爱我”,剧情要简单到“好人坏人一眼分清”,连历史都要编成“三分钟看懂楚汉争霸”,时间长了他们会发疯的。

可京剧从来不是“讨好式艺术”,它是要观众“踮踮脚”才能摸到精髓的。就像读《红楼梦》,不能只看宝黛谈恋爱,得看懂里面的诗词典故、人情世故,才算真读懂;听京剧,也不能只盯着“好不好听”,得琢磨唱词里的典故、身段里的讲究,才能品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韵味。网红听不懂就说难听,好比拿着放大镜看莫奈的画,只看到颜料堆得厚,却看不到光影流动的美,然后笃定地说“这画真难看”是一个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这类“浅见式批判”总能引来一群人的附和。有人说“京剧早就过时了,就该被淘汰”,这话听得我就想笑——要是“过时”就得被淘汰,那故宫是不是该拆了?《论语》是不是该烧了?京剧能传三百年,靠的不是“讨喜”,是硬邦邦的艺术实力。说句难听话你不喜欢有大批的人喜欢,你看不懂不爱听是你不配!你个蝼蚁见识没上了马路牙子,你也配听京剧?!天生就是喝泔水的命,好东西放在你家门口你都不认识,除了骂街你哪能看得懂,就好比山珍海味喂给你,你哪有那胃消化!

紫禁城太老旧,难看,我不喜欢,就该拆了!

京剧是“国粹”,那是实至名归的,它的唱腔融合了南北戏曲的精髓,它的身段吸收了武术杂技的功底,它的剧本藏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家国情怀。当年梅兰芳先生带着京剧去美国苏联日本演出,连爱森斯坦,卓别林都去看,看完惊叹地说 “这是东方艺术的奇迹”。可到了今天,一群连《贵妃醉酒》一句都没完整听完的人,居然能笃定地说“京剧难听”,这不是无知者无畏,是什么?是京剧的问题,还是你个人的问题?!

当然,我不是说京剧不能被批评。艺术本来就需要多元的声音,要是有人能指出京剧在当代传播中的不足,比如“节奏有可能不适应现代审美”“普及方式太单一”,那是真懂行的批评;可像网红这样,连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就凭着一句“难听”全盘否定,本质上是“知识浅薄者的话语权狂欢”。就像村口的狗叫了一声,其他狗也跟着叫,不是因为看到了陌生人,只是因为“别人叫我也叫”。

其实网红说京剧难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审美是私人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说这东西“不好”。真正可怕的是,这种“浅见式批判”正在变成一种风气:有人没读过几本书就敢评论文学,没学过几天画就敢批判艺术,没走过几个地方就敢指点江山。他们把“我觉得”当成“真理”,把“没见过”当成“不存在”,把“没看懂”当成“不好看”。这种认知上的懒惰,比“觉得京剧难听”更可怕。

京剧真的难看难听吗?不一定吧

最后想跟那位网红说一句:要是觉得京剧难听,大可划走不看,没人逼你坐在戏院里听三个小时。但别拿着话筒喊“京剧太难听了”,显得怪丢人的——就像你不会拿着计算器去跟钢琴家说“你这曲子算起来太麻烦”,不会拿着直尺去跟书法家说“你这字写得不够直”,别用自己的“认知短板”去丈量一门传承三百年的艺术。毕竟,艺术的价值从来不是“让所有人喜欢”,而是让懂它的人,能在其中找到灵魂的共鸣。

至于那些跟着附和的人,不妨找个下午,泡杯茶,安安静静听一段《贵妃醉酒》,别倍速,别快进,就慢慢听。说不定听到“海岛冰轮初转腾”那句时,你会突然明白,为什么这“难听”的京剧,能传三百年而不褪色——因为它藏着的,是中国人最本真的审美,和最深厚的文化底气。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