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京剧艺术家刘长瑜:从结婚到丈夫去世仅4个月,今83岁获终身成就

更新时间:2025-11-11 16:03  浏览量:1

2025年8月,北京的夏夜还带着闷热,中国文联公布了新一届终身成就奖名单。

戏剧界那一栏,写着刘长瑜的名字。

83岁的她,坐在家里小客厅的藤椅上,听完电话通知,只轻轻“嗯”了一声。

窗外蝉鸣不断,屋里却安静得能听见老挂钟的滴答。

那一刻,没人知道,这位把李铁梅唱进亿万人记忆的女人,背后藏了多少回差点站不起来的夜晚。

1942年冬,无锡周家大宅生下最小的女儿。

父亲做过北平市长,母亲是三姨太,14个孩子里,她排不上号。院子角落的留声机,成了她唯一的玩伴。

7岁那年,父亲因历史问题被带走,家散了。

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靠一针一线过活。就在搬进窄小出租屋的第一晚,她对着墙角发誓:总有一天要靠唱戏吃饭。

1951年,9岁的她踮着脚走进中国戏曲学校考场。

个子小,衣服旧,考官摇摇头。可一开口,《女起解》的头一句就让屋里安静了。

入学后,冬天对着冰面练眼神,夏天含石子练吐字,十几年下来,花旦青衣刀马旦全拿得下。20岁毕业演出,荀慧生在台下拍案。

可出身的影子始终甩不掉。排戏没好角色,表扬轮不到她。

她咬牙熬,1964年中国京剧院排《红灯记》,试了所有人都不行,最后轮到她。

排练房没暖气,她穿着补丁棉袄,一句唱腔哈出白雾。

一个眼神,对着镜子练到脖子酸。1971年电影上映,麻花辫李铁梅火遍全国,剧照印上火柴盒。

没人知道,电影杀青那天,她丈夫已在同仁医院躺了三个月。

22岁那年,她和戏校学长结婚。

新房墙上挂着两人的剧照,红纸喜字还没褪色。

婚后第三个月,丈夫咳血,肺癌晚期。

病房里,她一边排练一边守床,喂饭、翻身、擦身。

九月雨夜,人走了。结婚四个整月,她成了寡妇。

剧团里传开“命硬”的闲话,食堂从此多出一个角落的空位。

1968年武生演员白继云端着饭盒出现在她宿舍门口。此后三年,他每天打好饭送过去,没人搭戏他先站出来。

那年冬天,他用攒下的粮票换了条红纱巾,递给她。

第二年两人领证。婚后他退居幕后,回家做饭、补鞋、煮胖大海水。

1973年儿子出生,她工作忙,孩子三个月断奶,夜里发烧都是丈夫抱着去医院。

巅峰期她和“李玉和”钱浩梁同台,却从不眼神交流。

她认定,那些年批斗她的材料,都是钱浩梁递上去的。

几十年父女戏,下了台互不说话。直到2023年钱浩梁去世,她去灵前鞠躬,师嫂曲素英拉住她,递来一叠旧信笺。

全是钱浩梁当年用迂回方式替她挡批斗的记录。

那一刻,她腿一软,跪在灵前,哭声惊动了整个告别厅。

儿子长大,没走京剧路,没考大学,先在公司打工,后来拉京胡给人伴奏,公园里也去。

有人背后议论“虎父无犬子”,她却抱着儿子掉泪。

儿子拍拍她后背:“妈,我挺好。”

83岁这年,除了终身成就奖,她还坚持线上授课。

摔倒了爬起来,先问学生看清动作没有。

2023年重阳节,长安大戏院,她最后一次公开登台。

唱完《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鞠躬,台下三代人起立。

后台,她摘下头面,对着镜子里的白发笑了一下。

从豪门千金到落魄针线女,从四个月的新娘到终身成就奖,舞台只给了她几小时,人生却要她唱足83年。

灯火不灭,精神不灭——她把这句唱段,活成了整出戏。

信息来源: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