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为媒 探凉山之美
更新时间:2025-11-13 11:03 浏览量:4
11月7日起,跟着大凉山戏剧节游凉山,走过东西南北中五条线路,看完十余个“自然剧场”,便会发觉:这场旅程,不只“看戏”这般简单。
这是一次与自然的私语,在山川湖海中,读懂凉山的辽阔;在古村古城里,触摸凉山的厚重;更是一次与自己的重逢,在戏剧故事里,重拾生活的诗意与热爱。
柏林湖苹果庄园,被誉为大凉山“香格里拉发现之旅”精品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
东线剧场
追高原长风,抵云端村落
东线剧场,以昭觉县谷克德、三河村、火普村、悬崖村为核心。这里的剧场,深谙“留白”之妙:无精致座椅,以天地为幕,让绿树、青山、梯田、悬崖自成背景;无华丽灯光,却引高原澄澈阳光,将每寸土地、每张笑脸照得透亮。
谷克德是旅程最灵动的“云端剧场”,它静卧在昭觉县尼地乡境内,海拔2800至3500米,让这片草甸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秘境。
谷克德碧绿的草甸之上,牛羊成群。
“高原草甸、索玛花海、雪山远景” 是它递向外界的温柔名片。每年五至六月,数万亩索玛花(杜鹃花)铺展,红紫漫至天际,恰似揉进整个春天的绚烂;冬日雪覆草甸,化作“雪域高原”静谧长卷,时光也悄然放缓。这里的戏剧,高原草甸便是天然剧场,演员们身着艳装在草甸奔跑,路过的牛羊皆是 “特邀群演”。站在这里,自己也融入故事,与高原辽阔、生命坚韧撞个满怀。从谷克德的云端缓缓走下,便踏入昭觉最暖“人间烟火”——三河村和火普村,两村如今的崭新模样,皆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化雨。
三河村,位于昭觉县三岔河乡,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村,以 “彝家新寨、田园风光、乡村步道” 勾勒幸福。这里的剧场是浸着烟火的“生活舞台”,以文化广场为核心,彝家民居作背景,乡村步道延伸表演空间。在此看戏,更似赴邻里之约,温暖亲切。
火普村,位于昭觉县解放沟镇,彝家新寨沿坡而建,与梯田、山林相映成趣,戏剧节选址于此,非刻意“展示”,而是真诚“共鸣”,当戏中故事与村里炊烟,墙上壁画重叠,便会懂得:这里的戏,不是艺术复刻,而是生活之镜,照见凉山过往,映着当下幸福,也藏着未来向阳的希望。
东线最动心处,便是云端之上的悬崖村,那是“攀登与蜕变”的生命礼赞。悬崖村位于昭觉县古里镇,由原阿土列尔村和周边村社合并而成。2016年前,村民凭藤梯攀援,步步惊险;如今,2556级钢梯如银链蜿蜒于悬崖之上,既是“生命通道”,也是“云端村落”最震撼的标志。这里的剧场,是悬于天际的 “天空舞台”,戏剧叙事的张力与悬崖的传奇交融,你所见的不只是演出,更是这里的群众在绝境中以坚韧勇气绽放的希望之花。
泸沽湖秋色宜人。
西线剧场
赴一场山水共舞的戏剧之约
西线剧场以盐源县柏林湖、泸沽湖、木里县香格里拉湖色拉尼布为主。踏上西线的旅程,仿佛闯入一场以湖为引的梦境。追着水的脉络前行,每一片湖,都是天地间一面温柔的镜子,既映照着天光云影、雪山草木的纯粹,也悄悄盛下了戏剧里那些动人的悲欢。
这场旅程的“隐秘序章”当属柏林湖苹果庄园,仅凭“小泸沽湖”的静谧与秀美,柏林湖就悄悄拉住了每个路人的脚步,让人甘愿为这方好山好水,这场精彩好戏,多留些时光慢慢品味。作为“大凉山香格里拉发现之旅”精品线路的重要门户,庄园里最让人动心的,正是戏剧与湖光的诗意相逢,游客早已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反倒成了走进画卷里的“剧中人”,这份“人在景中、景在戏中”的体验,正是柏林湖最能打动人心的文旅魅力。
循着柏林湖的水意向西,便遇见了“高原明珠”泸沽湖——它也是这场旅程里最耀眼的“水上剧场”,这里的舞台,是湖光粼粼的水面,是湖边随风摇曳的芦苇,是远处若隐若现的格姆女神山。当戏剧在湖畔拉开帷幕,演员的情绪随着湖水起伏,观众的心跳伴着浪声轻响。此时的泸沽湖,不再是“背景板”,而是最懂戏的“参与者”,用澄澈接住了所有的情绪,让每一段悲欢,都有山水的见证。这段旅程的终点,藏在木里的云端之上,香格里拉湖,连名字都带着仙气的地方,4000米的海拔,远离尘世的喧嚣,只守着连绵的雪山、辽阔的草甸。
没有刻意搭建的舞台,没有划分清晰的观众席,演员和观众随意坐在草甸上,共同演绎一场关于“遇见”的戏。在这里,戏剧是一场温柔的“对话”,是与自然的低语、与自己的和解,也是与天地间所有美好的深情相望。
稿件来源|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