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艺论新声 | 戏曲艺术守正创新正当时
更新时间:2025-10-31 19:03 浏览量:2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板腔跌宕、曲牌悠扬,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是各大艺术节展的座上宾。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多部戏曲作品精彩亮相,展现出当今戏曲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体现出当代戏曲人的坚守与探索。戏曲艺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给人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意味深长的思考。
戏曲艺术从时光深处走来,带有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记、充满中国古典的审美趣味,在表现古代题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从古典文学名著中提取素材,还是从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境遇中生发灵感,亮相本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作品自觉向历史文化凝眸,自有一番古典韵味和厚重质感。不仅如此,参演作品同时也将目光投向革命历史的荡气回肠和现实生活的丰富火热,多元题材在舞台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戏曲艺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更体现在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上立足时代、贴近当下。作家汪曾祺曾表示,所有的戏曲都应该是现代戏,意指不论何种题材,戏曲总应该具有现代的思想、符合现代的审美、用现代的方法创作,使人对当今生活产生思考
纵观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的戏曲作品,不论“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齐白石还是“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不论古典与青春邂逅的“大观园”还是承载革命情怀的“燕翼堂”,这些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及其寄寓的精神、品格形成一股内在的力量,烛照当代、激发共鸣。同时,作品典雅中正、格调清新、饱含新意的舞台呈现,又将美的内涵与意蕴化之于外,赏心悦目、引人流连。既美轮美奂又韵味醇厚,既愉悦视听又提振精神,这应该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了。认为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引领性、示范性,当不为过。
站在传播角度,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参演戏曲作品也可圈可点,其中多部作品积极拥抱新媒体,相关精彩片段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关注。事实表明,所谓的“碎片化”传播不仅没有破坏戏曲的整体美感,还将许多“Z世代”观众吸引进剧场,成为古老艺术的年轻知音。这意味着相关作品已经拥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而市场意识恰是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之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不矛盾,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文艺浸润人心的作用,都将因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爱而体现得更鲜明、发挥得更到位。
对戏曲而言,当今剧场舞台之大,早已能在“一桌二椅”之外容纳更多元素而不损其传神写意之美;当今媒介技术之变,早已能为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更多助益而不伤其古典庄重之质。戏曲守正创新需要站稳脚跟、练好内功、注重传承,也需要开阔视野、升级思维、敞开胸怀。在这个意义上,亮相本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作品极具启发性,尤其值得细细品味。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罗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