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新,是精神的接续
更新时间:2025-10-30 06:19 浏览量:1
曾小敏
有人问我,传统戏曲如何走进当代生活?我始终相信,传承是让千年文脉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
去年8月,我带着粤剧电影《谯国夫人》的推广曲《天下一心》,第一次站上《国风超有戏》的舞台。聚光灯下,我既希望呈现粤剧的千年韵味,又渴望让年轻观众感受这门艺术在当下的呼吸。令我欣喜的是,当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交织在一起,我看到了台下专注明亮的目光。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戏曲从未远离,它需要一种新的语言与时代对话。《国风超有戏》正在用心搭建一座桥梁——让戏曲不仅持续展现经典的魅力,也在当代审美的土壤中生长。
今年,《国风超有戏·寻风季》全新升级,节目不再局限于舞台,而是走进大自然,走进山西的古村落、文化遗址与博物院,让创作回归文化的原生土壤。这不只是空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态度的回归——艺术,终究要扎根于土地。站在千百年前的“戏台”上演唱,风声、鸟鸣、远山皆成和声。
我们和节目组来到了广东云浮新兴县,在千年古郡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我与歌手张睿合作了一首《待你归来》。张睿虽然并不熟悉粤语,却以真诚深情的演绎,传递出粤歌的婉转情致。那一刻,我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它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愿意走近它的人。
国风音乐人组成的“寻风团”,将双锏、水袖、髯口等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把数板、矮子功等表演形式自然融入创作。这样的融合,是在理解与尊重之上的再生。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排演粤剧《白蛇传·情》时的探索。我们在充分展示粤剧经典的唱腔、锣鼓和身段的同时,运用现代舞美与灯光,将白素贞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可见的意象。无论“水漫金山”时,水袖在光影中舒展,水浪滔天的瞬间,还是古老唱腔与当代听众撞击出情感共振的时刻,我都深深体会到,真正的创新,是从形式到精神的转化。
我越来越意识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所谓守正,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深入理解戏曲的声腔体系、美学原则与精神内核。近年来,我的粤歌作品实践,比如为庆祝改革开放创作的粤剧戏歌《每一个春天》,为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创作的推广曲《天下一心》,为非遗莞香创作的《最是女儿香》等,皆是以创新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粤剧在新时代的魅力,也凝聚着我们作为新时代戏曲人对传统文化持续的思考。当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当代人的情感世界,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它才能更好地持续生长。
未来,我们仍需要在多个层面持续努力:更勇敢地探索跨界的表达方式,更广泛地拓展传播的路径,更开放地展开国际对话。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每一步都值得。
戏曲创新,是精神的接续。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戏曲人的使命——让传统的风吹向未来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