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谁曾想,即便已经嫁给于魁智35年,李胜素仍是梁以薇心里的一根刺

更新时间:2025-10-29 16:28  浏览量:1

一张6月流出的喝酒照把于魁智和李胜素“贴在了一起”,全网炸锅至今无人正面回应,梁以薇也只是淡淡一笑,风波没有定论

先说那张照片

包间的灯偏暖,两人靠得很近,李胜素举杯仰头,像是准备一口闷掉,于魁智左手托着杯,右手轻搁在她肩上,姿态松弛

另一张里,她微斜身靠向他胸前,像是被一个瞬间的笑点逗到

照片就这几秒,分寸全在镜头之外,猜测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说这是“舞台外的真情”,也有人咬定“不合适”

我更在意的是,台上、台下的边界,什么时候开始被一张随手照打穿的?

说白了,这场争议的火药味,来自“戏里夫妻搭档+现实已婚身份”的强对冲

1998年起,他们在舞台上频频演对儿,眼神能对上,台词能接稳,唱念做打像一口气憋到点上,一下子就把观众“哄”进故事里

不少戏迷半开玩笑:三秒对视,胜过三十五年婚书

玩笑话在网上滚一滚,就成了刺耳的标签,戳得人发疼

可舞台默契和生活关系,本就不是一个尺子量出来的事

绕回头看于魁智这一路,他十岁进沈阳京剧院学员班,起早贪黑练功,老生戏是主科,武生也没落下

他17岁孤身去北京考中国戏曲学院,冒着“回不去”的风险赢了一个“全国只收两名老生”的名额

进入京剧院后,他遇到了更高的台阶,从梅花奖到梅兰芳金奖,再到文化表演奖,这些冷冰冰的奖项背后,是舞台上无数个“起板就要稳住”的瞬间

一个人走到这儿,靠的不只是天赋,还有一口气不肯松

李胜素的底色更朴素

河北农村长大,家里孩子多,条件紧,父亲却常带她去看戏,那是最早的启蒙

她从地方豫剧团毕业时,一度在“赶紧挣钱贴补家里”和“再往上学一学”之间犹豫

后来父母一锤定音:去学

女儿有出息,比眼前这点钱要紧

她没辜负,成名没多久就给家里盖了新房,添了家具,老屋子一下亮堂起来

面对家世,她从不避讳,反倒常拿起话筒谢父母的“开明”

也正是这股笃定,把她带到了戏曲学院,带到了那个会和她长期搭档的人身边

他们的合作起于试搭,熟于磨合

于魁智在多个场合夸她“好”,不是一句客套,而是“台上能放心交给你”

可惜人事有时不齐,李胜素被分配到地方院团,俩人距离抻开了,演出沟通都不顺

据多位知情者回忆,于魁智多次向上级介绍李胜素,强调“默契难得、值得留下”

2001年,她终于调入京剧院,两人此后二十余年成了“黄金搭档”

舞台上“你抛我接”的稳,是观众坐下来最安心的事

这份稳,恰恰也是风波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底色

梁以薇的出现,总被外界当成剧情的“第三角”

实际情况远比八卦要安静

有业内人士提到,1990年香港演出时,她作为戏迷送花到后台,语言不通,尬聊半天,后来改写信往来,才慢慢熟络

再之后,两人走进婚姻,这一走就是三十五年

关于她的支持,也有许多戏院老前辈记得:冒雪送饭、演前备苹果润嗓,用专业把专辑和宣传理得清清楚楚,还帮忙成立公司

这些细枝末节,没什么戏剧冲突,但能解释一个人的姿态:遇事不吵,能做就做

再把镜头拉回今年6月

照片流出后,网络舆论一阵涌动,恰逢两人同月在一次活动上合体,被拿来和港娱的观影秩序对比,热搜更上层楼

有人嘲他们“患难情缘”,有人说是“人设崩塌前兆”

但当事人选择了沉默,于魁智随后出席活动,神情如常,李胜素也没多言

截至10月29日,双方都未作明确澄清,李胜素此前表态“是兄长、是伙伴”,否认“三角恋”,梁以薇仍旧“一笑了之”

风浪没把船掀翻,反倒在时间里慢慢散了劲头

我注意到,戏曲圈的关注点,很快又回到了戏上

10月24日,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在北京人民剧场启幕,持续一个月,11部展演、30场公益活动、IP主题展和文旅融合内容把戏迷从线上拉回了剧场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直言,这是一场“守正创新”的实践,给青年艺术家“舞台梦”“主角梦”

你去现场看,能感到一种热:小剧场的近距离、年轻演员的狠劲,和台下认真听戏的观众,彼此点着灯

行业的数据也给了实心落地的答案

据相关统计,427部濒危剧本已完成数字化建档,62部冷门剧目被重新整理登台,全国326家院团的演出和票房被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

票友们也更“职业化”了,协会推行段位考核,持证票友达23万人

北京京剧院的环境式京剧《梦回老戏园》上座率连六个月超95%,这不是流量,是一场场真票根

与此同时,文旅部推出《京剧表演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明确传承人津贴制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度补贴提高至5万元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才是戏曲“活起来”的筋骨

把这场争议放进更大的坐标系,或许更好理解

国外娱乐圈里,Ned Fulmer 被团队解约、Adam Levine 被多方指控,都是当事人或承认或回应,舆论有了“靶子”,事业也立刻反噬

而这一次,信息的缺口一直在,双方不表态,事件自然缺乏“落点”

与其说公众在等真相,不如说在寻找一个态度

但在戏曲生态里,观众更愿意拿“唱得如何”“台步稳不稳”当评判标准,这是这个圈子与流量娱乐最大的不同

当行业把创作、演出、传承的盘子端起来,风言风语就没那么值钱了

当然,沉默不是免死金牌

公众人物的分寸感,永远需要用清晰的边界来交代

我赞同一句老话:人可以低调,但边界要明亮

在没有实锤的前提下,抬手就判别人“婚内失德”,并不公平;

同样地,面对可能引发误解的亲密举止,避嫌也是一种对彼此家庭、对观众的尊重

边界不是冷漠,是给关系留余地,也给职业留体面

有一次在茶馆听戏,中场休息时,旁边的一位老先生夹着花生米小声念叨:“台上像夫妻,台下各回各家,这才对”

我当时笑了笑,心里却记住了

戏是戏,人生是人生,最怕的是把两样东西搅一锅端

等风波散去,真正留下来的,还是他们在台上搭出来的那口“稳”

至于那根“刺”,也许只存在于看热闹的想象里

戏台灯一亮,锣鼓一响,谁唱得好,观众心里最明白

如果非要有答案,也许答案就在下一场的掌声里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