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学艺路 《卖水》话传承
更新时间:2025-10-29 15:07 浏览量:2
编者按:郑婷婷,现为沈阳京剧院二级演员,主工花旦。作为沈阳京剧院重点培养的青年艺术人才,郑婷婷被选入“国家艺术基金刘长瑜花旦培训班”参加学习。她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2025年10月21日,郑婷婷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汇报演出《卖水》“表花名”一折,以精彩的表演,为此次培训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备受大家的好评与赞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工作者,郑婷婷深感责任与使命,心怀感恩和崇敬之情,认真撰写了学习体会。现将全文摘发,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收获与成长。郑婷婷个人简介郑婷婷,现为沈阳京剧院二级演员,主工花旦。
2004年,考入沈阳京剧院附属艺术学校学习京剧表演艺术。在校六年期间,先后学习了《二进宫》《四郎探母》《天女散花》《白蛇传》等传统剧目,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2010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留在沈阳剧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进入剧院工作后,有幸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汤晓梅,开启了个人艺术的新征程。陆续学习主演了以花旦应工的《雏凤凌空》《卖水》《拾玉镯》等经典剧目,还主演了《珠帘寨》《六国拜相》《谢瑶环》《战宛城》等优秀传统剧目和《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等红色经典剧目。特别是在唐派特色剧目《十二真人斗太子》中,以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妲己的妖媚与狠辣演绎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这一经典角色,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还参与了大型历史京剧《将军道》《青天道》等剧目的排演,为剧院的精品创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20年,凭借在《天女散花》和《智取威虎山》中的精彩表演,荣获第十八届辽宁省戏剧“玫瑰奖”。
在舞台之外,积极投身于“京剧进校园”活动,走进多所小学进行教学与演出,以生动的方式传播京剧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郑婷婷始终以匠心坚守艺术初心,用精湛的技艺诠释国粹的魅力,践行着京剧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沈阳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京剧院的一名花旦演员、全辽宁省及沈阳市唯一一名入选学员,当我手握国家艺术基金刘长瑜花旦培训班的录取通知时,心中满是忐忑与荣光。通过一月有余的京华学艺路,从排练厅的汗流浃背到梅兰芳大剧院的聚光灯下,终在10月21日《卖水》“表花名”一折的汇报演出里,沉淀成最珍贵的艺术感悟。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每一位老师精彩绝伦的讲座,让我学习到了除手眼身法外的知识,了解花旦在整个戏曲历史中的历程。使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精进技艺,塑造人物,教会我们怎样把传统艺术赋予时代精神!刘长瑜老师把每一出戏从创作渊源谈起,详细讲解了《卖水》、《桃花村》、《春草闯堂》三出戏,三个人物的不同。从年龄到独特身段与表演技巧,每个重点唱段的演唱要领,节奏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与讲解!教我们怎样达到与人物灵魂契合,表演协调统一。课间休息时间,我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传承”二字:“我们要传承的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那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刘长瑜老师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令人敬仰。她温暖的笑容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让我迅速融入课堂。老师亲身示范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不仅教技艺,更引导我们深入角色灵魂。以往我的表演多停留在“形似”,却忽略了花旦艺术应有的生命活力与情感内核,老师不仅传艺,更传艺德!时常教诲我们,对待角色要有敬畏之心,用心展现人物智慧。新时代的花旦演员应兼具活泼、娇俏与骨气,以高超技艺塑造鲜活人物。要打破固有表演思维的“重塑之旅”。过去演《卖水》的梅英,我总想着把“表花名”的唱段唱得字正腔圆、身段做得灵动俏皮,却忘了这个角色的“真”。先生跟我们讲眼神要带着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念白,要藏着梅英替小姐着急的心思,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她常说:“花旦的‘俏’,是从心里透出来的,不是贴在脸上的。”
郑婷婷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合影留念
吕慧敏老师作为我们《卖水》组的主教老师, 她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我们从唱念开始纠正,她既追求嗓音的洪亮甜润,又强调“声随情动”:“梅英的唱腔要甜而不腻,念白要断句清晰,与唱词要情感表达统一。” 在身段课上,她并未从零教起,而是结合我们既有的舞台经验,精准点出我们早已熟稔的动作里藏着的疏漏。“步为戏之根,步乱则戏散”!诸如“卧鱼”、“擦花粉”等动作的处理,更是突破了传统京剧技巧的框架,既美观又真实。“艺术的真谛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太似则俗,不似则假。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我们反复练习。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眼神训练是《卖水》组的重点课程。吕老师要求我们每一个眼神都要充满灵动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许多人的窗户却拉着窗帘,” “不要刻意瞪眼,要让情感自然流淌到眼底。”这样的提醒,并非针对初学阶段的技巧缺失,而是在我早已掌握“眼随手动、神随情走”的基础上,对表演深度的进一步叩问。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重新认识了《卖水》,更对花旦表演艺术有了全新的领悟与敬畏。我逐渐明白了刘长瑜艺术精神的真谛:不是简单地模仿前辈,而是在深刻理解人物和剧情的基础上,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郑婷婷与京剧名家吕慧敏合影留念
10月21日的梅兰芳大剧院,后台的锣鼓声比往常更让人心跳加速。当我扮上戏时,看着镜子里那身熟悉的戏服,脑海里闪过的却是老师纠正我动作时时的模样。当我走上舞台的那一刻,眼角的余光扫过台下的观众,我心潮澎湃。但当“表花名”的前奏响起,开口唱“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时,所有的紧张都被梅英的心境取代了。就像老师说的,上台就要把自己忘了!
台下的掌声想起时,我对着观众深深鞠躬,眼泪差点掉下来。不是因为紧张,是因为忽然懂了——原来最好的演出,是演员与角色同频共振,是把学到的技艺、藏着的心意,都揉进每一个眼神、每一段唱腔里。而我何其幸运,能在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把梅英的“真”,把盛京京剧人的“诚”,唱给台下每一个人听。我带着沈阳京剧院的期望而来,带着刘长瑜先生的教诲而归,未来要把这一折《卖水》唱得更有味道,把学到的荀派精髓带回盛京,让家乡的戏迷也能感受到国粹传承的温度。
从盛京到京华,这趟学艺之旅让我懂得,一名青年京剧演员的价值,不仅在于舞台上的光彩,更在于将大师的教诲、流派的精髓,转化为扎根家乡的传承力量。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荀派艺术的芬芳与辽沈京剧的底蕴在黑土地上共同绽放。我深知我作为新时代戏曲工作者,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