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奎文区如何以文化“五个一”描绘基层治理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5-10-28 16:05 浏览量: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晓雪 通讯员 程衍朋
近年来,奎文区以文化为纽带凝聚基层共识、以服务为抓手破解治理难题,通过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一善行、一建议等“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培育了一批有文化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构建起了“文化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化活力一节操”:倡导健康“小习惯”,激发社区“大活力”
秋日的阳光,暖暖的照耀着大地。在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志愿者正在带领居民练习拍打养正操。此时,几乎相同的一幕,也在奎文区北海路街道赵疃社区上演——志愿者正在对社区领操员开展“一节操”动作要领培训。
近年来,奎文区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推广“拍打养正操”“手指操”“八段锦”等养生操活动,在社区广场、口袋公园等设立居民“健身点”,从社区工作者、“三长”队伍中培养领操员,定时组织居民参加养生操活动。选拔参与积极、动作规范、群众威信高的居民担任“社区健身代言人”,参与制作教学视频,通过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小区业主群大力推送,动员更多群众参加集体养生操活动。鼓励社区结合不同人群需求,组织居民开展养生操创作创新,丰富养生操种类,培育多样化练操队伍。同时,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养生操队伍建设和活动的指导,发挥好队伍中“三长”、离退休党员探头预警作用,防范噪音扰民引发社会矛盾。还定期举办“社区健身节”,开展健身操展演评比活动,联合专业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免费义诊等服务,不断丰富“一节操”活动内涵。
“文化活力一节操的普及,养成了居民健康‘小习惯’,激发了社区建设的‘大活力’。”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玲娜这样说。
“文化惠民一堂课”:传递日常“小常识”,提升认知“大能力”
不久前,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南屯社区2025年第一期社区大学圆满结业。而在奎文区广文街道中上虞社区,中医养生讲座,也在风雨无阻的定期吸引着来自社区各个楼栋的中医爱好者。
近年来,奎文区建立课程需求和资源供给两张清单,依托社区大学、社区文化书院,常态化开设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实用技能等生活化课堂,动员辖区内非遗传承人、文化从业人员、高校教师等参与教学,搭建“社区牵头,达人助力”的社区文化活动格局。针对不同年龄、类别居民文化需求,每季度开办一期专题培训班,综合运用专家授课、交流研讨、研学体验等形式丰富培训课程,鼓励以适当形式举办开班、结业仪式,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扩大培训班在居民中的影响力。邀请司法干部、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等每月讲授一堂法治课,提高社区居民防范法律风险能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区法治氛围。每周开展“三长”微宣讲活动,以楼栋长、单元长为主讲人,开展惠民政策、消防安全、防邪反诈等宣传,动员“奎文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分享家风家训,将“一堂课”打造为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的舞台。
“社区文化活动确实很好,不仅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虞街道居民张先生说,“希望这样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课堂越办越好。”
“文化暖心一餐饭”:破解民生“小难题”,凝聚邻里“大温情”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国庆期间,奎文区广文街道张面河社区举办了国庆邻里百家宴活动。期间,社区居民间共话家常,在欢乐的氛围里共庆祖国繁荣,同享中秋圆满。“一餐饭”事小,作用却是巨大。在潍州路街道健康街社区,社区联合公益组织开展的爱心助餐活动,更是让敬老美德温暖人心。
奎文区充分挖掘“食文化”的情感价值,开展送一餐饭、做一餐饭、吃一餐饭、学一餐饭系列活动,搭建邻里关怀互动新平台。依托社区闲置区域提升改造,与专业机构合作加强社区食堂建设,推广“暖心慈善巴”公益助餐新模式,招募志愿者开展助餐、送餐服务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用餐便利,解决疏于照顾老年人“吃不上热饭”问题。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展“邻里百家宴”活动,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制作节日美食,在合作中增进互动交流。邀请社区老人、困难群众、“三长”代表、新就业群体等参加“邻里百家宴”活动,通过共吃一餐饭,塑造社区和睦“家”文化。动员辖区内餐饮企业、烹饪能手等开展潍坊传统美食品鉴传承活动,通过老少共学一道菜、夫妻厨艺大比拼等形式,增加活动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一餐饭”活动的监督指导,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严防违规吃喝问题滋生。
“9月中旬,健康街社区联合潍州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雨花公益组织、美林物业公司开展‘爱心送餐 温暖相伴’公益活动,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两创’理念为指引,将传统敬老美德转化为现代助老实践。”健康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倩倩说,“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社区实际,更好地将‘一餐饭’凝聚成居民邻里的‘大温情’。”
“文化育德一善行”:点亮个体“小善举”,汇聚互助“大德风”
善行善举聚大爱。在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辖区内志愿组织正向新就业群体捐赠爱心物资;在奎文区大虞街道虞中社区,由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正在为辖区居民提供义剪服务……一幕幕温暖的场景,感动着所有的人。
这几年,奎文区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主导下的“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一新”等群体的需求,统筹志愿者、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慈善微基金、合作单位等资源,谋划推进一批“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让项目成果惠及更多群体。积极搭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慈善巴”等志愿服务平台,在小区居民中壮大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爱心捐赠、联合推进志愿服务项目、联合设立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壮大社区慈善力量。建立“日行一善积分兑换”机制,居民志愿者善行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文化活动门票、社区大学课程等。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将慈善元素融入社区居民公约,定期开展“社区善行之星”评选、“善行分享会”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在虞中社区义剪现场,大虞街道一位负责同志说:“街道聚焦群众需求痛点,联动虞中社区‘虞小暖’亲邻驿站创新推出‘三类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精准触达。固定阵地‘常态化’服务,在各社区群众大舞台、‘虞小暖’亲邻驿站同步设立‘爱心义剪点’,不定期开展主题服务活动,我们努力将这些凡人小善举,汇聚成为社会‘大德风’。”
“文化聚智一建议”:畅通民意“小渠道”,汇聚共治“大能量”
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听民声、聚民意、办实事。倾听并落实群众的呼声,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不,奎文区大虞街道北虞社区,正在组织“楼头议事会”,听取群众关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在奎文区东关街道胜利街社区,党委书记王瑛也正在主持召开楼宇“三长”下午茶活动。
“社区大小事,居民商量着办”的议事协商文化,正在奎文区的各个社区推广、完善。小区议事协商机制,正在推动着小区党组织因地制宜搭建议事协商载体,引导居民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
如今,社区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在社区大学、文化长廊、文化书院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正在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箱,人民建议征集将逐步嵌入“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一善行”系列活动中。社区还将发掘各文艺团体、练操队、培训班、志愿者中政策领悟力强、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的骨干人员,担任街道、社区人民建议征集特邀建议人,由社区党委每月组织召开“民意征集见面会”,做好一线民意收集汇总。同时,奎文区还将继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文化团体微信交流群建设,由社区文化指导师和社区特邀建议人担任交流群服务专员,拓宽建议线上征集渠道。将进一步完善建议办理闭环机制,及时反馈建议办理情况,对被采纳的优秀建议,给予建议人积分奖励。
据介绍,奎文区各街道党工委将进一步抓好“五个一”活动的协调推进,明确专人担任社区大学、文化书院联络专员,推动社区间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活动联办。通过全方位宣传“五个一”活动,鼓励居民拍摄短视频通过社交平台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共同绘就“善治奎文”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