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清气满人间”优秀廉政剧目展演近期上演
更新时间:2025-10-27 16:11 浏览量:3
为弘扬京剧艺术立德树人的审美价值,国家京剧院深入挖掘国粹中的清廉正义精神,于10月至11月举办首届“清气满人间”优秀廉政剧目展演,以西皮二黄传扬浩然正气与高洁情怀。
京剧作为国粹艺术,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品格承载廉洁价值理念。其剧目宝库中一批主题突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廉政题材佳作,通过锣鼓丝竹代代传续廉洁文化。这些作品弘扬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精神,塑造生动人物形象,褒贬世风、惩恶扬善,在审美享受中启迪心智,引导观众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崇尚美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次展演精选传统剧目《铡判官》《谢瑶环》、新编历史剧《瘦马御史》与经典折子戏《罢宴》《陈三两爬堂》《赤桑镇》,集中展现廉政主题。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王越主演《铡判官》,唱念做打兼具气韵与程式之美;梅派青衣、一级演员郭霄饰演《谢瑶环》,以俊逸小生扮相再现女巡抚传奇风骨;文华表演奖得主、一级演员李博演绎《瘦马御史》,以质朴苍劲之功刻画廉腐博弈。此外,张兰、吕耀瑶、黄佳、郭铸锋等优秀演员联袂献演折子戏专场,呈现京剧舞台上的正义之声与道德力量。
京剧《铡判官》又名《探阴山》,为经典包公戏之一,源自清代传奇《普天乐》,属花脸行当的扛鼎之作。剧中主角包拯突破传统脸谱化演绎,通过威而不莽、刚中藏柔的表演,洪亮有力的唱腔,把程式化技巧融入角色之中,塑造一个既具神格威严、又怀人间大义的包青天形象。国家京剧院整理改编的《铡判官》既保留“骨子老戏”的神韵风骨,又彰显新时代廉政文化的精神气象,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传统戏曲的当代转译。
京剧《谢瑶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深刻的社会批判,讲述唐代女官谢瑶环奉武则天密旨巡抚江南,严惩豪强、安抚百姓,却因触动权贵利益而惨遭构陷的悲壮故事。全剧既有“大堂断案”的刚正不阿,也有“花园定情”的侠骨柔情;既展现谢瑶环与袁行健的惺惺相惜,更刻画了封建官场中“权与法”的激烈交锋。
新编历史京剧《瘦马御史》以清乾隆年间监察御史钱沣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为蓝本,艺术再现了“瘦马御史”的清廉风骨。该剧通过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智勇交锋,深刻诠释“反腐倡廉”主题,被誉为“以古鉴今的廉政教科书”。
折子戏专场聚焦京剧经典中廉洁精神的集中体现。《罢宴》以寇准寿宴铺张奢靡为切入点,通过老仆刘妈妈追忆寇母勤俭持家往事的叙述,直击铺张浪费之风。用“忆苦”唤醒为官者初心,警示官员即便位高权重也不可忘本,倡导廉洁自律、戒奢尚俭的廉政理念,极具现实教育意义;《陈三两爬堂》中陈三两身陷风尘却坚守气节,面对官场黑暗宁死不屈。剧中知府李凤鸣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与陈三两的正直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露腐败官员对正义的践踏,彰显正义终将战胜腐败、对贪腐零容忍的廉政精神;《赤桑镇》中包拯不惧亲情羁绊,毅然铡杀贪赃枉法的侄子包勉。面对嫂嫂的兴师问罪,他以国法大义说服对方,诠释执法者公正无私、铁面廉政的坚守,树立廉政典范。
近年来,国家京剧院通过复排经典与创排新作,持续推出优秀廉政剧目,深入挖掘戏曲中廉洁主题的当代价值,创新廉洁文化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为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注入艺术力量,彰显国粹京剧在廉政建设中的独特功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