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旅游各自演绎,成就乌镇戏剧节十二载|黄磊专访
更新时间:2025-10-27 11:29 浏览量:1
每到初秋时节,乌镇戏剧节上,总能碰到黄磊的身影。
或许他会盘腿坐在“小镇对话”的现场,跟大家聊聊和黄牛“斗智斗勇”的趣事,也可能在演出开始前的剧院门口变身引导员,提醒观众注意事项。他会走入古镇嘉年华的人群,在“似水年华”酒吧和老友新知畅谈,还把许多零碎但关键的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在这里,黄磊全情投入到与戏剧节有关的光影、戏剧、梦境当中,倾注了百分之百的热情。
走过十二个春秋,乌镇戏剧节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本命年”,从一颗戏剧的种子,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回想2013年,那时戏剧节上只有6部剧目展演,而今年,来自10个国家的25部剧目、71场演出呈现在大家面前,内容丰富,涵盖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小镇对话、古镇嘉年华等多个板块,充分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
从产业层面观察,乌镇戏剧节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旅游IP,为乌镇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让它在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
说到乌镇戏剧节和文旅的关系,黄磊总爱强调一句:“乌镇戏剧节,是一个独立的艺术节。”在他觉得,虽然“文旅”总被拿一块说,但要让文化和旅游各自独立运作,才能让这个项目走得更远更稳。除了政府和文旅企业的支持,保持“艺术家自主办节”的原则,才是乌镇戏剧节一直坚持初心、走到今天的关键所在。
今年,乌镇戏剧节搞得更热闹了,不光在剧场里,走出门的观众还能在戏剧集市、夜游神这些地方,继续感受跟戏剧有关的艺术氛围,甚至体验到一些别致的艺术项目。这样一来,乌镇戏剧节不仅仅是那些专业戏剧迷的聚会场所,更变成了一个吸引更大范围观众的戏剧“乌托邦”,气氛嘛,也更丰富、更开放了。
黄磊说,乌镇戏剧节就像他的孩子,“从脑海里的一个想法,到今年已经12岁了,快要‘上中学’了。”不过,他觉得它更像位老师,“它一直在教我、引导我,每年都比我自己的人生成长快得多,我陪着它长大,它也在让我变得更成熟。”
黄磊有一次遇见了日本著名戏剧大师铃木忠志,两人就戏剧艺术展开了一番交流,让人觉得十分难得。
戏剧,明显成了黄磊最近几年的主要工作重点。他一年接一年地保障乌镇戏剧节的正常举办,还鼓励更多年轻的戏剧人站在舞台中央。他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经典版也开启了新的巡演旅程,距离他第一次上台已经过去了18年。
戏剧少不了黄磊,黄磊也离不开戏剧。
最新一季的《向往的生活》主题是“戏如人生”,重新回归,走出厨房,走入剧场,黄磊看起来更自在从容。每一期中,黄磊大部分时间都在乌镇大剧院和嘉宾一起排练戏剧,回到蘑菇屋后,聊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对戏剧的领悟、排练的细节以及之前的演艺经历。
最近,在乌镇,娱乐资本论找了黄磊聊了一番,他分享了自己对乌镇戏剧节未来的想象,也聊到了他的戏剧道路。
把戏剧节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习惯
乌镇戏剧节用迎接更大挑战的方式来庆祝自己本命年。
今年的开幕大戏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来自德国汉堡德意志剧院的《人类之城马拉松剧》五联剧,安排在三天内完成,总时长达九个小时。这次在戏剧节上演了两轮,对于剧团的耐力、戏剧节的安排以及观众的观演习惯,都算得上一次考验。
黄磊说,这部戏在到乌镇演出之前,连德国汉堡都没离开过,就算去柏林演,也就演过一两场。
《人类之城马拉松剧》也是乌镇戏剧节首次与国际知名剧团合作共创。早在5月份,组委会就派出两名年轻导演前往德国,与剧团共同工作和学习。回来后,招募了75位中国演员进行训练,主要负责歌队和鼓队的表演。到10月,剧团的主要创作团队抵达乌镇,与中外演员一同排练,正式合练起来。
除了增加了更多精彩的剧目,今年乌镇戏剧节的一个明显升级,就是把观众的体验地图扩展得更大了。
黄磊提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戏剧节暂停了一年,而在2021和2022那两年,邀请的也只能是国内剧团来演出。为了让这次戏剧节更丰富多彩,组委会在北栅丝厂搞了些活动,比如戏剧集市、夜游神之类的,“主要就是想让来看戏的年轻人,观完戏之后还能找到个地方疯一疯。”
到了今年,这些活动都搬到西栅景区的深处,离古镇嘉年华和戏剧现场更近一些。
在戏剧集市上,有一个由戏剧节和黄小厨联手打造的“好玩儿”生活方式街区,走出剧场的观众可以在这儿边撸串、喝点小酒、逛逛摊位,挺自在的。晚上九点开始的夜游神活动也挺有看头,邀请了火星电台、INS潮流大咖等嘉宾,成了大家感受乌镇夜生活的热闹场所。
今年的戏剧节在商业合作方面搞得更热闹,比如跟泡泡玛特合作,推出了乌镇特别款的小野;还和北京环球影城联手,增加了环球明星见面会和中场表演,让嘉年华变得更精彩。再加上张艺谋导演的《2049》,宇树机器人也搞起了东北秧歌,挺有趣的。
在戏剧节期间,所有到乌镇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嘉年华氛围,走在巷弄间,还能偶遇“随地大小演”的剧团表演,巨型人偶在街头巡游,互动热闹,别有一番趣味。
这些活动遍布乌镇的每个角落,从清早一直到深夜,整个乌镇戏剧节更像是一场面向大众的文化艺术盛会,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专业戏迷的聚集场。
这跟黄磊对乌镇戏剧节的定位挺契合:“乌镇戏剧节不是什么演出展或演出季,我们也不是靠卖票谋生的演出商。戏剧集市、夜游神、嘉年华这些表演,都是为了让大家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戏剧节的热烈氛围,让戏剧节不仅仅是演出,更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深入人心的艺术种子,扎根在大众心里。”
乌镇戏剧节,说白了,就是得在乌镇举行,你要是非得跑到别的地方搞,那就不算乌镇戏剧节了。
黄磊反复说,没有乌镇,就没有乌镇戏剧节,强调乌镇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他也坦白过,之前有人邀他去别的地方搞文化旅游活动,他全都拒绝了。“其实我不是专业搞艺术活动或者戏剧节的,我只能在乌镇这个地方办这个节。”
因为乌镇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能够撑起这个戏剧节的土壤,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习惯,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把这个节日办得更贴近自己的心意和理念。
乌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实在是挺完善的,能为戏剧节的观众和嘉宾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早在2013年第一届戏剧节举办之前,乌镇的旅游开发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数据显示,2012年,乌镇接待的游客达到了600万人次,营业收入也有2.87亿呢。
从一开始,乌镇戏剧节就坚持由艺术家们自己来办节,这也是让这个品牌能坚持下来、一直办得风生水起的核心原因。
黄磊特别强调,乌镇戏剧节并非一个涵盖全面文化旅游的综合项目,而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盛事。很多人一提到文旅,都会觉得文和旅拼在一块,一个搭建舞台,一个表演戏,但我觉得,两者各有各的舞台,各自展现自己,文专注于文化工作,旅则专注于旅游环节,把各自的事情搞得妥妥的。
黄磊觉得,乌镇戏剧节离不开乌镇本身,也没法在别的地方复制或者落地。
他经常提到的一件事,是一位管理着1000人剧场的剧场经理,实际上他的主要工作是乌镇的财务。等到戏剧节结束后,他又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这群想为自己家乡出力的乌镇本地人,一起支撑起了这个充满温暖的戏剧节。
乌镇平日里的生活方式也和戏剧节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年的古镇嘉年华上,有一出特别火的偶戏叫“鸟人与它的奇美拉乐队”。演出过程中,“鸟人”经常自然地和景区里的各种设施互动。小红书上有个火爆的视频里,“鸟人”把手搭在一位骑三轮车的工作人员身上,他先是一脸茫然,后来表情变得越来越自然。有些人在评论里感叹,这种场景只有在乌镇才能见到。经过长时间的浸润,乌镇的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也变成了戏剧节的NPC,融入这场戏剧乌托邦的狂欢盛宴当中。
正是十二年来积累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氛围,让乌镇和戏剧节紧密相联,形影不离。
戏嘛,就像人生一样,人生哪,像是一场大戏。
黄磊身上,打满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标签:演员、导演、老师、吃货。不过,近几年,他的身份里,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乌镇戏剧节总监制”这名头啦。
他依旧喜欢美食,喜欢自己动手做饭,但最近开始有意减少碳水的摄入,坚持锻炼。这些变化,也反映在他的影视工作中——现在他更喜欢放慢节奏,“除非遇到特别合适的作品,否则不轻易跑通剧。”
他现在打算把更多时间腾出来,专注于演戏方面的事情。
黄磊在乌镇戏剧节的“小镇对话”论坛上亮相。
他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经典版今年还在巡演,距离他首次登台已经过去18年啦。
这档时隔两年的《向往的生活》最近又开播啦,主题是“戏如人生”,地点选在了乌镇。黄磊这回不再担任“厨房担当”,而是把更多时间用在了戏剧排练和创作上。每一期节目,他几乎都待在剧院里,带领年轻的嘉宾们进行剧本朗读、即兴表演和舞台排练。即便回到蘑菇屋,大家谈话的内容也大多是关于戏剧的事儿。
黄磊的大部分戏剧活动都和乌镇以及戏剧节密不可分。
在《向往的生活》中,他满含深情地讲述了独角戏《墙壁里的精灵》的故事,搞得现场的每位嘉宾都忍不住流泪。这部戏也是第二届乌镇戏剧节邀请的剧目之一。他讲完故事后,回忆起举办乌镇戏剧节的初衷: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这样出色的剧目。
很多观众还会想到2021年由黄磊发起的综艺《戏剧新生活》,这个节目聚焦年轻戏剧演员真实的生活状态,也让丁一滕、吴昊宸等青年戏剧人更广为人知。
黄磊称之为乌镇戏剧节“初心”的青年竞演单元,也是为年轻戏剧人打造的成长平台。过去十二年,报名参加的青年戏剧人已超过一万,走上舞台的年轻人会自称“青赛某期学员”,在这个“戏剧学校”中获得创作展示的机会。
每当戏剧节结束、青年竞演散场的时候,这些年轻的戏剧人常常会感受到从乌镇那热闹氛围到现实中冷清落差的反差。虽然像陈明昊、吴彼这些小镇奖得主还在戏剧圈里活跃,但对于大部分年轻从业者来说,一离开青赛就会觉得迷茫和压力。黄磊也坦言,他正在培养和投资一些投入不高的青年戏剧,希望他们能有机会站上舞台。
10月26号,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圆满结束,十三届的准备工作也已发动。
黄磊透露,乌镇戏剧节每年结束的前一天,几位发起人就会召集下一届的筹备会,讨论下一年的时间安排以及大概的方向。接下来,组委会会举行持续一个月的总结会,回顾本届各个板块的经验和不足。到十二月,主办方就会开始陆续联系和邀约来年的剧目。之后,还要进行对接、签约、公布青年竞演,举办发布会……整个准备工作贯穿全年。
AI绘图由娱乐资本论提供
这个循环会一直没完没了。黄磊期待,乌镇戏剧节能坚持办到未来的十二年,甚至长久到百年那样,“到那一天,我可能不再参与乌镇戏剧节,或者大家都忘了最初的发起人是谁,可它会变得更加自主,更加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