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赓续文脉·阅听经典 | 看杂剧、传奇解锁古代戏曲文化

更新时间:2025-10-27 11:30  浏览量:2

中国戏曲艺术的长河奔流不息,其发展历程跨越千年。从元代开始,我国戏曲艺术越来越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元杂剧就是一个开端,一直到明清,戏曲都有不同的发展。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出现让戏曲艺术达到高峰。

元代杂剧的刚健雄浑,到明清传奇的典雅质朴,中国古典戏曲在这六百年间完成了从市井技艺到巅峰艺术的蜕变。让我们循着这两座标志戏曲艺术成熟的高峰,探寻古典戏曲最动人的艺术密码。

本期为你精选元明清戏曲相关的电子书和有声书,有古代悲剧的典范,也有古代经典爱情的浪漫……带你一同走进那段流光溢彩的舞台春秋。

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形成于晚唐,宋金时期发展为融合歌舞、宾白、杂技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宋代因城市经济繁荣,杂剧在汴京瓦舍勾栏中成熟定型,形成三段式结构(艳段、正杂剧、散段)及宋杂剧、金院本等分支。

到了元代,杂剧达到鼎盛。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在科举中断的特殊背景下,关汉卿、王实甫等文人深入勾栏瓦舍,将满腔才情倾注于舞台,使元杂剧形成了“四折一楔子”的成熟体制,迎来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座高峰。

关汉卿笔下的不朽悲剧,一个弱女子对世道不公的抗争。

扫码阅读

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位列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首。同时也是较早被介绍到国外的中国戏剧。《窦娥冤》的故事并非捏造,原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这部四折杂剧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三桩惊天动地的誓愿为核心,讲述了底层妇女窦娥被诬毒杀张驴儿之父、含冤问斩的悲惨故事。作品不仅深刻揭露了元代吏治腐败与社会黑暗,更通过窦娥临刑前对天地的泣血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诉说了对封建秩序的激烈批判。这是一部兼具强烈的戏剧张力、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作品,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具震撼力的悲剧经典。

听千古奇冤,感受窦娥的悲惨命运与不屈抗争。

扫码听书

以声音艺术重塑元代悲剧经典。专业配音精准演绎窦娥的悲愤、张驴儿的奸诈、官府的昏聩,在声音张力中再现“三桩誓愿”的惊天动地。精心设计的音效营造出元代市井氛围,令关汉卿笔下的文字在声波中焕发新生。六百年前的经典在耳畔重生,让我们一同感受窦娥的悲惨命运与不屈抗争。

寒门书生与相国千金冲破礼教束缚,勇敢追爱终成眷属。

扫码阅读

《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写下的爱情剧,更是一部被誉为“天下夺魁”的爱情经典。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

王实甫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超前思想塑造故事,描写了相国千金崔莺莺与书生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红娘传笺、月下幽会,最终冲破礼教束缚终成连理的爱情传奇。作品以典雅绮丽的文辞描绘了“长亭送别”“妆台窥简”等经典场景。塑造了勇敢追爱的崔莺莺、痴情儒雅的张生、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红娘等鲜活形象。作者开创性地描写寒门才子豪门佳人的故事,其中精妙的心理描写和对封建礼教的温和反叛,使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爱情文学的不朽佳作。

以现代音频美学重塑古典爱情经典。

扫码听书

带你真实感受普救寺的月下花影、西厢的私语缠绵。专业配音生动演绎崔莺莺的矜持娇羞、张生的痴情儒雅、红娘的俏皮机敏,让《西厢记》经典桥段在声音中焕发新生。当熟悉的“长亭送别”在立体声中娓娓道来,谁会不为这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再度心动?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有三个明显变化,分别是音乐格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在明中叶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心学思想兴起,开始出现对社会弊端和正统思想进行批判的情况。传奇创作的题材也随之更加广泛,展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洞察与人文关怀,诞生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

借离合之情,写尽兴亡之叹,堪称中国古典戏剧的史诗绝唱。

扫码阅读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历经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杰作,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这部四十四出的鸿篇巨制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通过“赠扇”“血溅诗扇”“寄扇”等经典曲目,巧妙地将爱情叙事与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交织在一起。全剧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独特构思,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融合,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实现了爱情剧与历史剧的完美统一。

以声音艺术重现桃花血泪与家国兴亡的史诗绝唱。

扫码听书

配音忠实于文学原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宏大叙事,充分发挥了声音艺术的独特魅力。配音塑造了李香君虽为风尘女子却深明大义、不畏权奸的刚烈形象,以及侯方域等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复杂性格与命运。精心设计的背景音效与配乐,能够很好地营造出从秦淮河畔的丝竹声声到王朝末路的悲壮苍凉氛围,为听众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一段跨越生死的浪漫传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动人的至情颂歌。

扫码阅读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这部剧具备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作者大胆想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全剧五十五出,以“情至”理念为核心,讲述太守之女杜丽娘因游园惊梦,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恋,最终为情而死、又因情复生的奇幻爱情。剧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经典唱段,将深闺少女的春愁与觉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不仅以“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观挑战了传统礼教,更以瑰丽的想象、精妙的用词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流传四百年仍能打动无数心灵的永恒经典。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