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园故事”到《戏悟》,松岩、松天硕父子分享“京话剧”十年创作故事
更新时间:2025-10-26 13:10 浏览量:2
秋日桂林,山水与艺术交织成诗。10月25日下午,桂林艺术节“京话剧十年”创作故事分享会在山水公园大草坪举行。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与青年导演松天硕父子携手登台,将十年间于“京话剧”这一创新领域的探索、思考与收获向在场观众娓娓道来。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在自然的怀抱中,领略了一场传统与先锋碰撞的艺术“思享会”。
从2015年10月首部京话剧《网子》首演,到今年10月25日《戏悟》在桂林大剧院圆满落幕,松岩、松天硕父子带领剧团走过了意义非凡的十年创作之路。十年,八部京话剧作品,两百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京剧与话剧融合的多种可能性,更见证了京话剧这一创新戏剧形式的成长轨迹。
松天硕在分享中表示,深厚的京剧底蕴是他艺术创作的“根基”。这位出身京剧世家的“90后”导演表示,传统艺术为他构建了完整的审美体系,而作为当代创作者的责任,在于运用这套体系去讲述现代故事。他参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人奇妙夜》等综艺节目的经历,正是将戏曲的节奏、身段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表达的有益尝试。
其父松岩则用“话剧的壳、京剧的魂”来概括京话剧的艺术特色。他认为,这个“魂”不仅是具体的唱念做打,更是一种写意的、象征的美学精神。“十年八部剧,每一部都是探索。”松岩感慨,他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让“京话剧”这个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认可。
回顾创作历程,剧团的探索从“梨园三部曲”起步,以话剧结构讲述戏班故事,让京剧元素自然流淌在剧情之中。而《戏悟》的推出,则标志着创作视野从梨园行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在表现缉毒警与毒贩斗智斗勇的场面时,作品巧妙化用京剧《三岔口》的表演程式,在明亮的舞台上通过精准的身段与眼神,营造出“摸黑搏斗”的紧张氛围,让传统写意精神在现代叙事中焕发新生。
谈及创新之道,父子二人强调要在规矩与自由之间寻求平衡。“京剧经过数百年沉淀,形成了一套精妙的艺术语言。”松岩说,创新不是要打破规矩,而是要理解规矩背后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
“我们希望通过大众熟悉的话剧形式,将京剧艺术的精髓娓娓道来。”在松天硕看来,这种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翻译”工作,而他则致力于做“传统的翻译者”,把京剧这门精深艺术“翻译”成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能够理解和喜爱的语言。另一方面,用话剧引流不是降低艺术水准,而是搭建一座通往传统的桥梁,让古典美学通过现代语汇与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
父子二人的分享,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京话剧的创作路径:它既不是对传统的墨守成规,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凭空创造,而是在深刻理解两种艺术形式美学本质基础上的“化学反应”。这条路,松岩、松天硕父子走了十年,从初期的谨慎试水到如今的成熟自信,他们以其清晰的理念、扎实的实践和一部部掷地有声的作品,证明了传统戏曲在当代剧场中不仅能薪火相传,更能以其独特的美学力量,为现实题材注入新的深度与魅力,开拓出属于中国戏剧的独特表达方式。展望未来,京话剧的舞台必将更加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