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的这部新戏也被观众吐槽,称其沾染了一点“行活”气息
更新时间:2025-10-23 15:00 浏览量:1
#头条创作嘉年华#注: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行活”一词本是古玩行业的术语,它特指批量生产、无艺术价值的伪艺术品,后被延伸为各行业中依赖固定套路、缺乏创造性的工作模式,特点是合规却平庸。署名“相问”的作者在一篇题为《戏剧创作不能成为“行活”》的戏剧评论文章中批评北京京剧院的新编现代京剧《齐白石》即“在某种程度上沾染了一点‘行活’的气息”。现将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现代京剧 齐白石 张建峰饰齐白石
作者认为新编京剧《齐白石》一剧瑕瑜互见:一方面肯定该剧整体可看可听,演员唱功出色,无显著缺陷;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该剧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总差“一口气”,并以“行活”定义这种特质。
作者指出,当下舞台诸多作品皆陷“行活”困境,将艺术创作异化为流水线式机械重复,主题表达、剧情构思、舞台样式、音乐旋律千篇一律,看似求“新”,实则浅尝辄止、敷衍了事。北京京剧院的新编现代京剧《齐白石》在一定程度上也沾染了这种气息。
作者具体分析了《齐白石》一剧几个方面的优与劣。
尘想
神思
一,剧作构思
优:创新地将齐白石内心纠结外化为“尘想”“神思”(按,这样的设计并非创新而是模仿,很久以前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便有这样的设计),引入“青年齐白石”“蜻蜓”实现虚实结合
劣:这些形式实际仅止于表面,作为齐白石思维形象外化的“尘想”与“神思”,所表达出的思想内容浮光掠影,主角齐白石反而游离于核心讨论,沦为“看客”,设计不合理。
二,人物关系
优:剧中设置的齐白石与母亲、宝珠、梅兰芳等人的情感与利益的纠葛,本是值得期待的期待。
劣:却因人物多为单向情感表达,角色间缺乏有效互动,使演出像“演唱会”而非戏剧,尤其结尾处齐白石与梅兰芳的对唱,脱离戏剧情境与角色情感,宛如晚会压轴节目。
现代京剧 齐白石 剧照
蜻蜓
三,导演手法
优:青年齐白石与“蜻蜓”的首尾呼应、用“蜻蜓”垫场衔接、融入戏曲程式化动作等精心设计。
劣:重复导致审美疲劳,部分设计甚至化简为繁、弄巧成拙,后半段个别相关角色的出场,还显得“闹腾”。
四,音乐设计
优:整体优美,且吸收北京地方小曲。
劣:人物唱腔与具体情境、角色情感的契合度不足,且演员的演唱存在过度“飙高音”的问题,沦为“卖嗓”。
作者之所以对该剧未达精品水准感到惋惜,主要是出于他认为该剧的主创都是创作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演员亦是京剧院的顶流水准,高期待,评价标准自然更为苛刻,而这些问题若出现在年轻编导作品中便尚可宽容。
作者指出:“戏剧应是艺术创造结晶,而非流水线文化快餐”,他结合当下创作领域内所存在的一个突出现实,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并强调这是主创与戏曲院团都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即:当创作者在高频接“订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作品实现“求新求变”“一戏一格”,而非沦为中规中矩的“行活”。
现代京剧 齐白石 剧照
文章的开头,作者提纲挈领地评价道:作品虽不糟糕但也不出彩,表面来看处处有设计有新意,但实则处处浅尝辄止,没有用心。因为有成熟的编导和优秀的演员加持,作品或许差不到哪里去,但指望它真正成精品甚至攀高峰,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完这篇文章,不禁令人一声长叹:如今的新戏啊,你为啥就赢得不了观众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