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武汉艺术生活季戏剧分享会举行,共探文学与剧场的当代表达
更新时间:2025-10-20 10:18 浏览量:2
10月19日,“武汉·有艺思”2025武汉艺术生活季第二场分享活动——“爱丁堡前沿剧展”戏剧艺术分享会在平和打包厂旧址举行。爱丁堡前沿剧展艺术总监、戏剧评论人水晶,独立戏剧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郎剑飞,著名戏剧节制作人、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袁鸿围绕“文学和剧场的当代转译与表达”主题展开深度对谈,为观众带来对戏剧的全新认识与解读,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艺术体验。
“剧场和现场会找到打开文学经典的另一种方式,具有无限可能。”分享会上,郎剑飞结合实例分析,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感受往往源于自身第一感官;而当文学作品被搬进剧场,经过更多人参与创作后,观众不仅能获得截然不同的视角,还能对文学作品产生全新的解读和贴合当下的理解。在他看来,剧场中的文学是一种“连接”,它如同一条廊桥,能在不同元素之间自由穿梭,搭建起文学与大众之间的情感与认知桥梁。
郎剑飞表示,“在任何一个时期,年轻人都是戏剧未来的主体”。他认为,引导年轻人认识世界、感受戏剧,不能仅局限于传统剧场,更需借助广义剧场空间来让年轻人意识到,戏剧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在剧场空间的探索上,郎剑飞提出“一切空间皆有可能”,认为戏剧演出的场地不应被束缚,除了常规剧场,博物馆、街区甚至酒吧等场所,都可以成为戏剧与观众相遇的空间。
谈及如何进行经典文本的当代转译,水晶表示,就是要找到经典文本与当今生活相契合的转换接口。只有让传统经典与当下生活产生共鸣,才能使其在新时代持续散发魅力。“戏剧的生命与力量,恰恰在于它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人类的存在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观众不能够从中体察到这一点,这个作品就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分享会上,水晶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说明,莎士比亚、契诃夫等戏剧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是因为新一代的艺术家通过重新诠释和呈现,在经典与现代性之间建立了“连接”,并让观众在这种“连接”中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和重新观察世界的角度。
作为长期推动爱丁堡前沿剧展优秀剧目与武汉联结的实践者,袁鸿也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感悟。“舞台上的一束光,可以照进人的心中,温暖并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袁鸿认为,戏剧与观众、城市、社会可以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联系,彼此促进、观照。2025武汉艺术生活季期间,袁鸿携环境舞蹈、融合性表演艺术、光影偶戏等多类戏剧走进武汉街头。他欣喜地表示:“武汉现在变得更加年轻、时尚,有剧场、历史街区等有意思的空间吸引大家,武汉确实是越来越有意思。”
郎剑飞也对武汉戏剧市场的发展给予关注,他提到,近年来武汉涌现了众多剧场空间,创作状态向好,并且期待有更多优质剧目涌现,也盼望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为武汉戏剧行业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