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之韵——线条
更新时间:2025-10-15 15:53 浏览量:1
想要读懂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家具,读懂线条是一条必经之路。
秦砖汉瓦之上,青铜玉器之纹饰之间,笔墨丹青之墨色浓淡、笔锋回转变化之中,甚至于诗词歌赋之韵律,戏曲唱腔之起伏变化无一不是“线条”的艺术。
中华传统艺术之美无一不体现在线条之中,书画是中国传统美学之集大成者中,从中可窥一斑。彼时之文人雅士将自己对线条之理解,执着于笔墨之间。
书法,是文人笔下之线条最基础、纯粹的表现。挥毫泼墨,让墨迹在纸张上呈现出的线条之韵律与情怀,造就出无穷的意象,这便是书法的艺术精髓。
绘画,线条更是造型之根本,意蕴之灵魂。线条,简洁有力而又变化无穷,于是它成为一种最能直写胸臆,抒发情感和体现个性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
红木古典家具,优雅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刚劲简洁、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简约不简单。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汇编的冠以“线”的名词术语就有10多条。
比如:“边线”、“灯草线”、“瓜棱线”、“混面起边线”、“脊线”、“皮条线”、“起边线”、“起线”、“委角线”、“线雕”、“线脚”、“线绳”、“压边线”、“阳线”等等。
明式家具的造型,将线条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明式家具的许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这些线条,依附于构件的形体,被称之为“线形”。
自明清以来,工匠们将线条美之神韵集中表现于在木隼结构间,便成就了明式家具之魅力,明式家具线条之优雅令文人学士们心神往之,甚至有弃文为匠之人。
明式家具中的各类线脚,通过各种曲线、直线以及线与面不同的组合以及互相交接产生的立体效果,不仅丰富了家具在形体空间的层次感,也在丰富家具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明式家具没有繁复的雕刻装饰,没有华贵富丽的镶嵌,却自有一股端庄典雅之气,这大概应归功于明式家具对线条的表现上。
古典家具的线条,在各类椅凳、桌案的造型中都表现出简洁、流畅,优美而富有弹性和韵味。
以明椅靠背为例:“S”型的曲线,不仅在审美上与中国书法中“一波三折”之变化相互呼应,在功能上亦能满足人体倚靠时的舒适感。
椅背靠最上的横木“搭脑”,起线条起伏变化多样,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直、或刚或柔,在满足坐卧、倚靠舒适度的同时,又都各具神韵。
能在审美情趣与实用功能间寻得如此完美的结合点,与当时文人雅士参与家具设计相关。
文人的参与,不仅将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融入到家具制作之中,文人志士的“加入”还带来传统思想与哲学理念的对家具艺术的碰撞,此点在明式家具中,表现得更为流畅。
明式家具的造型,处处以线入手,对于线条的运用也以简洁明快为主,自然动植物为题材。以自然寄托人之情怀,寄情于物的理念正与道家庄子“天人合一”之思想吻合。
方中有圆,曲中有直。
线条变化,寓刚于柔,以体现委婉、含蓄之美又可见儒家“中庸”、“以和为贵”之思想理念。二者思想相通之处,为求自然、浑圆以及完整之境界,明式家具的制作不吝惜木材,精心选材制作,整体形象犹如一木生成,浑然一体。